锤炼应急尖兵,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进行远程投送医疗应急拉练
“各小组注意!前方模拟6.2级地震灾害现场,道路损毁、电力中断,需立即建立移动医院!”近日,自治区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乌鲁木齐县托里乡进行了远程投送医疗应急拉练,旨在全面提升救援队的实战能力,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筑起坚实的防线。

本次演练现场模拟的是突发6.2级地震后的场景,自治区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物资组快速清点急救包、药品、帐篷等100余件物资;装备组仔细检查移动DR车、CT车、手术车的性能状态,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运转;信息组搭建临时通讯网络,保障信息畅通无阻。
“我们的每辆车都配备了卫星通信设备,即便在地震后断网断电的极端环境下,也能保持与指挥中心的实时联络。”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陈伦牮说,从人员集结到装备装载,从路线规划到物资清点,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展现了国家队“分秒必争”的应急素养。
救援队抵达现场后,迅速按照“黄金1小时”救援原则,展开“生命方舱”搭建:指挥车升起天线,指挥着整个救援行动;水电车展开车载发电机和净水设备,为营地提供能源保障;物资车卸下帐篷、折叠床、急救药品,按“红区(重症)、黄区(轻伤)、绿区(观察)”分区摆放,为伤员提供有序的救治环境;专业医疗模块车更是大显身手,移动DR车现场调试设备,CT车展开扫描舱,检验车开启生物安全柜,手术车安装无菌器械台……仅120分钟,一座占地500平方米的“移动医院”拔地而起。
“这不仅是装备的集合,更是多学科协作的演练。”麻醉手术中心护士勉智辉说,从水电保障到影像诊断,从外科手术到术后监护,每个环节无缝衔接,今天的“搭建积木”,是为了明天在真正的灾难中“抢救生命”。
本次“实战”中,救援队共完成1台急诊手术、12例重症处置、20名伤员分类救治,所有操作均符合国家紧急医学救援规范。
“此次拉练不仅是对我院装备性能的一次深度检验,更是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的一次实战磨合。”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利说。在“健康中国”“健康新疆”战略的指引下,自治区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医院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首要任务,致力于提升医疗救援的整体水平。下一步,自治区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将以此次拉练为契机,针对短板开展专项训练,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的工作要求、更实的工作作风,全方位提升自身能力。不仅要确保在任何极端环境下都能“拉得出、打得赢”,更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