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县巴仁乡巴什塔尕其艾日克村拱棚红薯丰收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近日,叶城县巴仁乡巴什塔尕其艾日克村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第一茬拱棚红薯喜获丰收,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田园画卷,在广袤的土地上徐徐展开,为乡村振兴的征程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走进巴什塔尕其艾日克村,110个错落有致的拱棚整齐排列,占地66亩的土地上,承载着52户村民的希望与梦想。每个拱棚平均产出红薯1.3吨,沉甸甸的红薯堆满了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丰收的景象,不仅是大自然对辛勤耕耘的馈赠,更是科学种植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村民们在地里挖红薯。史海霞 摄
在村民亚森·阿不来提的拱棚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们从松软的泥土里挖出一个个饱满的红薯。亚森·阿不来提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兴奋地与我们分享他的丰收计划:“红薯收割完,我就开始种西瓜,让这块地全年都不闲着!”亚森?阿不来提的底气,源自他对土地的巧妙利用。他大胆尝试红薯与孜然套种的新模式,充分挖掘土地的立体空间价值。在巴什塔尕其艾日克村,每个拱棚的孜然都能带来1000多元的收入,而即将种下的西瓜,预计能创造2500元的收益。孜然、红薯、西瓜环环相扣,形成了一条效益显著的特色种植产业链。靠着科学的种植规划,每个拱棚全年累计收益可达7000元。不仅如此,亚森?阿不来提还经营着葡萄种植园,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他的收入节节攀升,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滋有味,成了村里勤劳致富的典范。
巴仁乡巴什塔尕其艾日克村党支部书记黄建栋表示:“这一茬拱棚红薯于2月底开始种植,生长周期120天。在这看似平常的120天里,科技的力量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拱棚采用了移动测温、数字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为红薯生长提供了精准管理。通过移动测温设备,村民可以实时掌握拱棚内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通风和保温措施。数字监控系统则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红薯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有效保障了红薯的产量和品质,让每一株红薯都能茁壮成长。”
回顾巴什塔尕其艾日克村的发展历程,2021年,村民们种植作物种类繁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指导,效益欠佳。面对这一困境,自2022年起,在乡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带领下,村民们改变了计策,推行“一村一品”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如同为村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通过集中资源、统一管理、规模经营,每年实现平均每户增收超2500元。如今,每个拱棚能为每户带来约3500元收入,切实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亚森·阿不来提激动地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收入明显增高,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要永远跟党走!”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全体村民的心声。此次拱棚红薯的丰收,不仅是村民辛勤劳作的成果,更是科学种植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成功实践。它为巴仁乡农业发展树立了榜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巴什塔尕其艾日克村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前行。未来,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指引下,在科技的持续赋能下,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巴仁乡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书写出更加辉煌的乡村振兴篇章。
来源:叶城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史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