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拜城克赛基地:从黄沙到“绿金”的蜕变

拜城克赛基地:从黄沙到“绿金”的蜕变

2025-07-08 19:13:39 来源:中新网新疆

  盛夏时节,天山南麓的拜城县克赛葡萄基地绿浪翻涌。万余亩葡萄藤在戈壁滩上绵延铺展,串串青果缀满枝头。这片由荒滩蜕变的“绿宝石”,正以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的实践,奏响乡村振兴的绿色乐章。7月7日,走进克赛葡萄基地,灼灼烈日下,工人们穿梭于藤架间,娴熟地进行抹芽、打药施肥、疏果等管护作业。翠绿的叶片层叠交错,拇指大小的葡萄果实密密匝匝垂挂枝头,正积蓄着糖分与香气。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草木稀疏的戈壁荒滩。2009年,拜城县引入农业企业,历经十余年科学改良,将克孜尔乡与赛里木镇交汇处的万顷砾石地,幻化为渠系纵横、林网如织的现代化葡萄产业园。拜城县丰实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立民说:“最初以红提为主,近两年紧跟市场,引种新品种,既保留红提优势,又精准对接需求 。”

  基地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沙石土壤,再加上日照充裕、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时间长等因素,生长的葡萄甜度高、口感好。目前,克塞基地的葡萄产品远销京沪浙粤等市场,沙砾地里长出的“紫色经济”,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双凸显。

  生态蝶变背后,藏着富民“密码”。基地常年吸纳周边乡镇400余名固定工,高峰期年用工达2万余人次。吉格代力克村村民茹仙古丽·坎吉三年间从农技“小白”变身行家里手,她说:“在基地干活三年,每年挣三万多,还学会了抹芽、修剪、疏果技术,挣钱学艺两不误。”

  产业兴旺激活乡村振兴引擎。该基地已成为区域性就业“稳压器”,年带动周边群众务工收益逾千万元,生态产业真正成为百姓增收“金钥匙”。

  拜城县克孜尔乡党委副书记吾吉·热合曼说:“近年来,在克赛葡萄基地的带动下,克孜尔乡每年在基地务工的群众达到了2万余人次,其中固定用工400余人,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

  如今,绵延万亩的葡萄园形成了天然防风固沙屏障,生态产业与林果产业在这里共生共荣,戈壁滩正演绎着从黄沙到“绿金”的蜕变。(魏百宁)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