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恰:背着双肩包,走在田坎上
7月8日,乌恰县公安局黑孜苇乡派出所库勒阿日克村警务室民警王喜峰、辅警木拉地力·木合达尔的身影,又一次准时出现在熟悉的田间地头。
清晨,当王喜峰和木拉地力巡逻至村民古丽大妈家时,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停下了脚步。身形单薄的大妈和其女儿正踮着脚从一辆装满草料的车上搬运着,大妈踮起脚,额头上的皱纹依稀可见,整个身子摇摇晃晃。见状,王喜峰赶忙向前扶住大妈,并说道:“大妈,我们来帮您!”随即,木拉地力跳上车一捆一捆往下卸草料,王喜峰一捆一捆的抱住摆好。“小伙子们,你们要注意哈,着草沉甸甸的一捆就有三四十斤呢。”古丽大妈在旁说道。

沉甸甸的草捆压上肩头,汗水迅速浸透了藏蓝的警服。两人一趟趟往返于料堆与棚圈之间,动作利落。看着草料被稳妥地送入圈中,古丽大妈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感激的话语伴着笑容流淌:“热合买提,热合买提(谢谢)!真是帮了大忙!”活儿刚收尾,大妈拉着他们的胳膊往屋里拽,搪瓷缸子盛着晾好的凉开水,递过来时还带着温热的手温,“要不是你们,我这老婆子和孩子不知道忙到什么时候!”
离开大妈家,两人沿着田埂往村东头走,远远就听见水渠边传来铁锹撞击石头的声响。走近一看,五六个村民正围着一段水渠发愁,渠底积了半尺厚的黑泥,岸边的杂草根缠成一团,堵得水流只能从石缝里慢慢渗。“王警官,你们来得正好!这渠不通,土豆地该渴坏了!”村民杨大叔挥着铁锹喊道。王喜峰撸起袖子抄起一把铁锹,木拉地力则捡起地上的扳手,蹲下身卸水渠口的铁栅栏。栅栏上的螺丝锈住了,木拉地力用扳手拧不动,就往缝隙里塞点干草蹭着劲儿转,手上很快磨出了红印。不到一个小时,原本淤塞的水渠里,清凌凌的水“哗哗”地流了起来,漫过渠沿时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们沾满泥点的裤脚,也浇得旁边的土豆苗直晃叶子。
正擦汗时,众人的周边传来挖掘机的轰鸣声。开挖掘机的小伙子正从驾驶室里探出头,手里拿着油壶犯难——大臂关节太高,他一个人够不着打油。“我们来搭把手!”王喜峰爬上挖掘机履带,木拉地力举着油壶递上去。王喜峰踩着铲斗边缘站稳,先给大臂和小臂连接的销轴抹上黄油,油枪嘴对准轴套缝隙时,他特意用抹布擦了擦周围的尘土,“这里进了沙,机器容易卡。”木拉地力则蹲在回转齿圈旁,一点一点往齿轮咬合处抹油,手指蹭到油污也顾不上擦。轮到电瓶端口时,两人还细心地用砂纸打磨了接线柱上的锈迹。小伙子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念叨:“你们比我还懂保养!这下干活踏实多了!”

午后的阳光更烈了,但王喜峰和木拉地力并未就此离去。他们深知,夏日是用水高峰期,也是溺水事故易发期。两人沿着水渠走向村边的2号水库,这里是村民劳作和孩子们偶尔玩耍的区域。在水库堤坝上,他们遇到了正在例行巡查的水库管理员老张。“张师傅,最近水位咋样?安全设施都还好吧?”王喜峰一边询问,一边仔细检查着岸边的警示标识和救生设备。看到岸边的围栏有几处松动,栅栏被风吹得歪歪斜斜。“安全无小事,特别是暑假快到了,得把围栏修结实,警示牌也要更醒目。”木拉地力边说边和老张一起从警务背包里掏出铁丝和扳手等工具。烈日下,王喜峰用力拉直变形的栏杆,木拉地力则熟练地用铁丝钳拧紧加固点,老张配合着扶着围栏柱子。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滴落在滚烫的铁栏杆上,发出“滋滋”的轻响。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协力劳作,松动的围栏被牢牢固定。最后,王喜峰向老张叮嘱水库周边要配备好救生圈、救生衣、竹竿、绳索等救援工具,同时还向其宣传防溺水知识等。
从肩扛饲草的汗水,到疏通水渠的泥泞,从加固水域围栏的专注,到润滑机械的油污,王喜峰和木拉地力在库勒阿日克村的阡陌之间、水岸之畔,用沾满泥土与油渍的警服和坚实有力的行动,无声地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每一次俯身相助,每一次安全叮咛,都如同那浸润干渴田地的渠水,如同那守护生命安全的围栏,深深滋养和护卫着边疆沃土之上警民相依、同心筑梦的深厚情谊。(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