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新源法院巧用典故化解宅基地陈年纠纷

新源法院巧用典故化解宅基地陈年纠纷

2025-07-10 16:28:41 来源:中新网新疆

  “今后咱们又是好邻居了!”在新疆新源县人民法院与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下,陈某家属紧紧握住叶某的手,两家人因宅基地界线起的三年积怨,终在一句暖心话语中烟消云散。这起僵持不下的邻里纠纷,缘何能一朝化解?答案藏在法官口中“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六尺巷典故里,更写在司法为民的调解实践中。

  陈某与叶某系同村邻居,两家宅基地均从同村村民阿某处受让所得。陈某2011年购得宅基地时,合同中关于宅基地四至界限的约定不够明确;而叶某早于陈某5年受让,其购房时以一截围墙为界标。2022年,叶某在陈某房屋北侧新建两层住宅,陈某认为叶某建房侵占其宅基地,且房檐滴水可能导致自家房屋下沉,于2025年6月15日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叶某排除妨害、拆除断墙并赔偿损失。

  7月8日,承办法官初次调解时,双方各执一词。叶某主张以原有围墙为界,建房未越界;陈某则坚持以自家现存老房为界,认为叶某侵权。争执之下,昔日和睦的邻里渐生嫌隙,不仅时常争吵,更出现过激行为,矛盾愈演愈烈。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面对剑拔弩张的局面,办案法官决定另辟蹊径。在联合乡村两级干部赴现场勘查后,法官意识到,此案核心不仅是宅基地四至的法律确认,更是邻里关系的修复。为缓和双方对立情绪,法官当众讲述“张吴礼让”的六尺巷典故,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法律上,宅基地界限需以合法权属证明为依据;情理中‘远亲不如近邻’和睦相处才是长久之计。”

  从法律维度,法官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关于宅基地权属界定的规定,明确界限确认需结合历史权属、实际使用状况等综合判定;从情理维度,乡村干部辅以当地邻里相处的传统习俗,强调“以和为贵”的处世之道。最终,双方在“公平、自愿、合法”原则下达成共识:以叶某家南墙为宅基地界限,叶某自愿拆除争议断墙,两家共同修缮护坡防范滴水隐患。

  “这起纠纷的化解,是‘法理为基、情理为桥’调解理念的生动实践。”新源县人民法院法院立案庭负责人表示,基层矛盾纠纷往往情、理、法交织,法院在调解中既坚守法律底线,又善用传统文化中的“礼让”智慧,联合基层组织形成解纷合力,才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近年来,新源法院积极探索“六尺巷工作法”,将传统美德与现代司法相结合,在宅基地、相邻关系等纠纷中主动延伸司法服务,2024年以来已成功调解类似案件37起,有效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古丽孜拉·排祖拉)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