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李爱民:守护城市“生命线”的“老水务”

李爱民:守护城市“生命线”的“老水务”

2025-07-10 20:33:03 来源:中新网新疆

  7月9日清晨,新疆昌源水务哈密水务公司厂区内,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林立的设备之间,一会侧耳细听机泵的低鸣声,一会俯身记录机器运行参数。他就是“水务老兵”李爱民,在供水一线默默坚守近25载,荣获2025年度“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2000年,李爱民投身哈密供水事业,从厂区绿化、门卫值守、锅炉操作,到净水处理、电工维修、值班长……水厂的基础岗位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像根钉子一样铆在一线。”供水中心主任朱胜这样形容他,坚持深耕于基层沃土中,李爱民练就了扎实的技能。

  2013年夏天,一次突发疾病将李爱民送进了医院。病情稍稳,他便不顾医生叮嘱,毅然提前返岗。“设备需要人,岗位也离不开人。”朴实的话语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多年的坚守,并非简单的重复。每逢供水高峰,李爱民总是驻守一线排查隐患;当水厂因自然减员面临人手压力时,他主动请缨,加班加点承担更多班次,巡检设备、核算水量、服务用户,以一人之力扛起重任,成为保障城市供水这条“生命线”畅通无阻的中坚力量。

  2020年,水厂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日供水量从1.5万立方米跃升至6万立方米,深井从8口增至20口,新技术设备集中上线。新旧系统不兼容、自动化控制调试复杂、传统经验面临挑战……压力前所未有。

  这位久经考验的“老水务”展现出共产党员的韧劲和拼劲。白天,他寸步不离厂家技术员,细致观察,记录每个操作细节,并通过视频连线反复请教工程师;夜晚,他在值班室挑灯夜战,钻研设备手册、技术资料。

  李爱民总结出“吃透原理、精抓数据、勤于实践”的学习方法,并整理操作规范,制定标准流程。他还注重团队成长,组织专项培训,手把手传授新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解决了新旧兼容、控制逻辑冲突等难题,并设计应急方案确保安全,实现了日供水量目标,运营效率大幅提升。8名年轻员工在他的帮助下成长为技术“多面手”。“看电路图都头疼的我,硬是被师傅带出来了。”陈振奇提起李爱民充满感激。

  作为一名党员,李爱民始终将“为人民服务”融入日常点滴。工作中,他对水质安全、设备运行一丝不苟;工作之余,他是小区居民信赖的“热心肠”。谁家水龙头坏了、管道堵了、水流小了,只要一个电话或一句招呼,他总是背着工具包及时出现,义务帮忙解决。他还关心小区公共用水设施维护。“李师傅人实在,手脚麻利,还特别热心。”这是邻居们对他最朴实的赞誉。

  李爱民说:“职责不止于厂区,而在于让每一股‘放心水’顺畅、安全地流进千家万户。”他用技术和真心让供水服务不仅有响应的“速度”,更充满了贴近民生的“温度”。当选“自治区劳动模范”,对李爱民而言,是崇高的褒奖,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对全体哈密水务人付出的肯定。“荣誉意味着更高的标准和更重的担子。”李爱民说。

  如今,57岁的李爱民依然奋战在供水第一线。这位忠诚的“老水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担当与劳模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服务人民美好生活,谱写着不平凡的奉献篇章。(李瀚麒)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