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变“骑手摄影师” 特克斯县马队合作社让马背经济“跑”出新花样
特克斯县依托优质旅游资源深耕旅游经济,以旅促就业、以业助增收,让牧民稳稳吃上“旅游饭”。近年来,喀拉峻马纳提旅游合作社持续发展壮大,创新推出“马队服务 + 多元技能”模式,骑手不仅提供专业骑马体验,更掌握摄影等增值服务技能。通过规范服务与技能赋能,既为游客带来便利,更让牧民收入渠道越拓越宽。
7月9日,喀拉峻景区猎鹰台景点游人如织,来自疆内外的游客们纷纷跨上骏马,在骑乘中沉浸式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随着旅游旺季到来,喀拉峻马纳提旅游合作社的骑手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光。塔拉尼提·居马江便是其中一员,加入合作社的两年间,他的生活彻底改头换面:过去靠传统放牧维生,收入微薄且时有时无;如今,自家马匹全部纳入合作社为游客提供骑乘服务,日子过得踏实又红火。

特克斯县喀拉峻马纳提旅游合作社骑手塔拉尼提·居马江说:“没有加入合作社之前,我家有五匹马都闲着就偶尔骑一骑。现在不一样了,加入了这个马队合作社,五匹马都成了上班族。都能给家里带来一些收入,一年旺季,我也能挣个3万多。”
塔拉尼提的“新技能”不止于骑术。通过钻研学习,他练就了无人机摄影本领,既能为游客定格草原骑乘的精彩瞬间,又能凭借精湛骑术保障游览安全,在服务中同步完成影像记录。如今在合作社,像他这样身怀 “骑术 + 技能” 的骑手不在少数,“一专多能” 的服务让游客频频点赞。
成都游客吴晓妮说:“这里的马队非常专业,他们帮助老人还有小朋友,对我们的服务也非常的周到,还可以提供那个无人机的拍摄,非常非常的专业,大家到新疆一定要来喀拉峻大草原。”
塔拉尼提·居马江说:“培训的时候老师说,马是生产资源,服务才是增值法宝,现在我也是另外就是跟这个专业的旅拍,跟他们学了这个无人机拍摄“旱地拔葱”这些剪辑视频之类的,这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另外的收入,旺季这三四个月也能挣个六七千块钱。”
在喀拉峻景区,越来越多牧民像塔拉尼提一样“转身”,有的化身向导,讲述草原民俗故事;有的展示毡房搭建、刺绣等传统手工艺;还有的考取了急救证书,随时保障游客安全。他们在服务中传播文化,在增收中实现价值。这种“旅游 + 合作社”模式,通过统一服务标准、共享旅游资源,为牧民铺就了可持续的致富路。
特克斯县喀拉峻马纳提旅游合作社负责人都拉提·克孜力汗说:“我们要求成员必须学会服务技能,比如游客安全引导等。有的牧民学会了摄影,还给游客跟拍,现在大家抢着学新技能,因为每多一个本事,收入就能多一点,有几个牧民靠牵马加旅拍的服务,旺季的时候可以收入上千元。”
喀拉峻马纳提旅游合作社的成员均为当地牧民,随着旅游产业升温,加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目前合作社已形成480人以上的稳定核心团队,旺季时还能带动700余人临时就业,有效盘活了周边牧区剩余劳动力。目前合作社成员日均增收350元,年均综合收入约3万元,较入社前单纯放牧或零散经营增长超 10%,收入渠道从“单一”变“多元”,稳定性显著增强。
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田玉民说:“喀拉达拉镇党委和人民政府通过‘党建引领+政策扶持’双轮驱动,积极引导当地农牧民摆脱原有传统牧业思维,积极和特克斯县人社局以及当地的马纳提旅游合作社联合开展了包含旅游服务、安全急救等多项的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目前已经超过了1500余人次。特别是‘六个维度’宣传,让牧民看到‘放下牧鞭也能致富’的可能。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动将劳动力从原有的传统牧业转向了旅游服务业,实现了‘一户多业’的增收格局。”
近年来,特克斯县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将高质量就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核心抓手,打造民宿管家、马队服务等劳务品牌,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农牧民就业观念转变,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44366人次,城镇新增就业3747人,新增创业447家,开展技能培训7000人次,85%的参训农牧民实现就近就业,家庭年增收约3万元。
特克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加克斯勒克·哈斯木江说:“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全域旅游,拓展民宿管家、创业孵化基地、特色餐饮等新业态带动就业,创新探索‘培训+就业+创业’模式,让就业成为持续增收的硬支撑,促进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创业增收。”(特克斯县融媒体中心 迪毛·加尼别克 夏甫哈提·肖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