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水增效”到“增收富民” 伊宁县绘就现代农业新图景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意义重大。“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伊宁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构建现代化农业用水体系,既破解了水资源约束难题,又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伊宁县武功乡巴热提买里村的4175亩高效节水项目区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亮点。该工程总投资558万元,2024年投入使用,惠及三个村庄的351户1581人。项目以高效节水为核心,构建四套独立滴灌系统,配套建设沉砂池、清水池及40.91千米灌溉管网,实现水资源精准管控与高效利用。系统中特别配置的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有效保障了灌溉水质,降低了管网堵塞风险,提升作业效率。同时,集成泵前过滤装置与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实现肥料的科学配比与精准施用,优化了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据伊宁县武功乡政府副乡长余万新介绍,武功乡耕地总面积为2.69万亩,2022年至2024年陆续建成高效节水项目2.36万亩,以及11个沉砂池。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工程以及利用新增资金开展土地平整项目,破除田埂、清理杂树根,小田并大田,已增加有效种植面积856亩。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后期用户管理,由村委会成立管护小组,村委会主任任组长,下设技术巡查组、村民监督组和设备维护组,负责及时维修检修管道和线路故障,确保供水正常运转。
该项目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有效推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平整与“小田并大田”工程使全乡土地流转收益实现阶梯式增长,2024年按每亩1500元标准核算,村集体增收29.23万元;2025年完成家庭承包地流转3936.05亩,累计发放流转费用507.42万元,资金兑付率达100%。同时释放农村劳动力200余人,就近就业率提升至75%。
伊宁县武功乡巴热提买里村村民木沙江·艾沙江说:“以前自己浇水时,玉米1亩地产量800到900公斤,现在滴灌后能达到1吨到1.2吨,每亩多产300公斤左右;小麦以前亩产300到400公斤,现在能达到500公斤。以前浇水需要较多人力,现在七八个人就够了,其他人可以外出打工或到厂子上班,成本降低了,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变好了。”伊宁县作为“国家级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百强产粮大县”,始终将农业现代化发展放在战略核心位置。通过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不仅实现了农田灌溉效率的跨越式提升,更构建起“节水增效、增产增收、生态改善”的良性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生动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伊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淼说:“伊宁县耕地面积13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是113万亩,截止到2024年年底,高标准农田已经建了107.87万亩,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建成99.34万亩,占比88%。自2019年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84.6万亩,总投入15.6亿元。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土地整合、‘小田并大田’等,使亩均用水量明显减少,精准施肥取得较好效果,全程机械化率有效提高,粮食产量显著提升。”(伊宁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马伊热·艾山 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