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推普实践团赴叶城开展活动 以语言为桥助力乡村振兴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推动普通话与文化教育创新性融合,7月8日,喀什大学 “胡杨语桥 童心同夏” 推普实践团奔赴叶城县吐古其乡巴什库木巴村,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趣味盎然、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推普之旅。
在村委会会议室开设的国通语小课堂上,实践团成员通过趣味互动搭建起从文字到口语的转化桥梁,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学习国通语。课堂以甲骨文的字形演变为独特切入点,巧妙设置拼音大挑战、情景对话演练、趣味语言游戏等环节。孩子们踊跃参与、积极配合,在互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课堂上不时响起阵阵欢笑声。

为引导小朋友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团成员特意组织了扎染体验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互帮互助、切磋技艺,共同完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扎染作品。他们用流利的国通语分享着各自的创意灵感与制作心得,在增进彼此友谊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国通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让文化传承在语言交流中焕发生机。
实践团还为小朋友们筹备了一场温馨的集体生日会。孩子们围坐于长桌旁,与实践团成员齐声唱响生日歌,温馨的旋律回荡在村庄上空。分完香甜的蛋糕后,老师们拿出精心准备的书包、本子、笔、跳绳等礼物,逐一分发到孩子们手中。拿到礼物的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有的兴奋地举着笔盒向同伴展示,有的脆生生地喊着 “谢谢老师”,稚嫩的声音里满是雀跃与欢喜。此起彼伏的童言稚语,化作此刻村庄里最动人的旋律。

实践团老师为孩子们庆祝生日。喀什大学“胡杨语桥,童心同夏”推普实践团 供图
活动结束前,实践团成员前往孤寡老人家开展慰问活动。在老人家中,团队成员围坐一圈,用亲切的国通语与老人们拉起家常,细心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起居,耐心倾听老人讲述岁月往事。老人们接过实践团准备的慰问品,眼中泛起感动的泪花,激动地连连道谢。此外,成员们还怀着崇敬之情来到当地党员家中,与他们促膝长谈,不仅深入了解了村庄的发展变迁,也对村民生活的日新月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份慰问,不仅是物资的传递,更让国通语成为连接心与心的纽带,温情在一来一往的对话中悄然流淌,成为村庄里最暖人的风景。
在后续活动中,实践团将持续深耕国通语推广工作,策划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以青春之力赋能语言普及,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坚实力量。
来源:叶城零距离 张正达、秦凤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