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县巴仁乡红薯喜获丰收 助力农民增收

盛夏七月,叶城县巴仁乡万亩红薯农田长势喜人,预计产量将再次突破往年记录。而提前上市的拱棚红薯首获丰收,提前两个月抢占了市场空档期。
7月10日,来到巴仁乡巴什塔尕其艾日克村,走进红薯种植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而充满希望的景象,村民们正沉浸在收割的喜悦当中,随着农机驶过,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农户们随即拔苗、去泥、分拣……在巴仁乡红薯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受益的不仅是大规模种植的农户,还有众多像玉苏普江·塔森这样的普通家庭,他们通过套种茴香、西红柿、茄子等多种作物,进一步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并从中增加收益。
农户正在清理红薯藤。叶城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迪力努尔·艾克拜尔 摄
叶城县巴仁乡巴什塔尕其艾日克村村民玉苏普江·塔森说:“我们家是第二年种大棚红薯,去年乡里推行红薯和茴香的套种模式,非常成功。今年种了一亩地,有两个大棚,我们还在大棚内空余的地方种了豇豆、西红柿、辣椒,预计能收入7000多元。”
在这份丰收背后,离不开乡里大力推广的科学种植技术。多年来,巴仁乡积极组织农技专家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大棚红薯与陆地红薯的产量和质量。村民们纷纷表示,科学种植技术让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兴农的力量。
叶城县巴仁乡巴什塔尕其艾日克村党支部书记黄建栋表示:“今年,我们的110座大棚红薯迎来了丰收,每座大棚可以出1.3吨红薯,亩产比去年提高了15%左右,品质也特别好,客商很早就预订完了村民的红薯。这得益于乡里推广的科学种植技术。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推广种植技术,完善红薯的产业链,做出红薯附加值,让村民得到更多收益。”
在巴仁乡,红薯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也十分亮眼。不仅作为主要农产品为村民带来收益,其衍生出的红薯尖和红薯藤也实现了多元价值,为全乡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叶城县巴仁乡乡长汗早冉·阿不都热西提表示:“盛叶期红薯尖以蔬菜形式销售,每公斤4-6元;收获期红薯藤亩产4吨、晾干后亩产500公斤均可作为牛羊牲畜饲草料。今年,全乡种植陆地红薯7300亩,预计产量1.95万吨,产值6400万元左右。”
农户正在清理红薯藤。叶城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迪力努尔·艾克拜尔 摄
近年来,在叶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巴仁乡依托悠久的红薯种植历史,结合电商平台,不仅突破了地域限制,增加红薯销售量,还提升了巴仁乡红薯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汗早冉·阿不都热西提表示:“巴仁乡的万亩红薯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大棚种植能让上市时间提前两个月,抢占了市场空档期。后续的陆地红薯相比去年预计可增加5%到10%的产量。下一步,我们将计划扩大电商销售,扩展销路,让村民的致富路更加平坦、宽阔。”
来源:叶城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俞龙瑞 迪力努尔·艾克拜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