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沙漠边缘的“三千年承诺”:一棵胡杨与一个家族的守望

沙漠边缘的“三千年承诺”:一棵胡杨与一个家族的守望

2025-07-14 23:12:45 来源:中新网新疆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巴楚县下河林场,224万亩胡杨林如一道绿色屏障,阻挡着风沙的侵袭。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一家三代人,以青春和汗水,默默守护着这片家园。从父亲的马车巡林,到他的摩托车巡逻,再到儿子眼中的无人机护林,工具在变,技术在进步,但那份对土地的深情与守护的信念,始终如一。

  7月11日,巴楚县下河林场雨后初晴,路面湿滑。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召集同事:“昨晚的雨给巡护增加了难度,骑摩托车容易打滑,我们必须携带装备,深入林区进行巡护。”说罢,他们跨上摩托车,向林区进发。途中,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指着一棵断树说:“这棵树是昨晚大风刮断的,这些枯枝得及时清理,否则容易引发火灾。”

  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小时候就常跟着父亲坐着马车去巡林,一走就是两三天,那时没有管护站,天黑了就卸了马车就地宿营,吃的用的都得自己准备。

  护林员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说:“父亲将接力棒交给我时说,他守护这片林子一辈子了,希望我也能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它,为生态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初接手工作时,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也曾犹豫过。每日巡逻100—200公里,艰辛可想而知。一年内,他几次向家人表达放弃的念头,但父亲的鼓励让他坚持了下来。14年间,他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引洪灌溉项目。一次,他们挖掘的渠道和拦洪坝被洪水冲垮,水流走了,于是,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驾驶装载机,与同事们连夜抢修,五天后终于堵住缺口,让胡杨林得以滋润。

  家人的支持是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坚强的后盾。妻子常陪他巡逻,冬天在寒风中啃馕充饥;婆婆主动照顾孩子,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一次,大儿子突发高烧,夫妻俩正在巡林,婆婆一句“你们放心,有我在”,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护林员阿卜杜热伊木·喀迪尔说:“库尔班哥工作出色,带领我们新员工学习很多知识。休息时,他常强调这片胡杨林就像我们的命根一样。”

  令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欣慰的是,儿子表示长大后想继承他的工作。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表示全力支持,并说未来有高科技助力,新一代护林员将不再如此辛苦。如今,林区已安装高空云台、热成像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护也成常态,火情或违规人员能实时发现并调度处理,大大减轻了巡护压力。

  护林员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说:“听到儿子的心声,我非常感动。我支持他接过我的岗位,为家乡、为生态林贡献自己的力量。”

  14年护林生涯,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见证了这片林子的蜕变。刚接手时,风倒木区域一片荒凉,树木干枯;如今,这里已是生机勃勃的绿洲,黄羊、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频繁出没。他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总结自己的14年,这简单的字句背后,是无尽的付出与坚守。

  儿子问他胡杨能活多久,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指着身后的古树说:“这是我们身后的胡杨,都已经活了上百年了,胡杨有个传说,就是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这就是3000年,胡杨的寿命是很长的,有一个坚强的生命力,它是我们的‘守护神’。”正如这坚韧的胡杨,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一家三代人用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的故事将与这片胡杨林一起,在岁月中继续传承。

  巴楚县下河国有林管理局局长张继翔说:“像库尔班·阿卜杜克热木这样的护林员,在我们下河国有林管理局还有很多,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我们的胡杨林里巡护,做着护林防火的工作,他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雨,从来不叫一声累,他们是我们胡杨林的守护者,是生态文明的守护者,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可爱的人。”(陈敏 祖丽皮娅 阿布都艾尼 )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