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选瓜不再开盲盒 哈密瓜选瓜师成为火热新职业

选瓜不再开盲盒 哈密瓜选瓜师成为火热新职业

2025-07-15 10:35:07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15日电(潘琦)七月的哈密,戈壁滩的热风裹着蜜瓜香飘了十里。

  7月11日至13日,新疆·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九届哈密瓜节系列活动逐一展开,在“瓜王”评选大赛上,“蜜宝1号”成为新一届“瓜王”。

  如何为消费者选出“好瓜”,选瓜师成为火热新职业。

570a46a5dd35019c5e466104a8a3d8a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熟度、甜度和口感等一系列可量化指标正成为消费者购买哈密瓜的重要依据。丁文纲是首批哈密瓜选瓜师。

  丁文纲蹲在瓜田边,指尖划过哈密瓜粗糙的网纹,他在哈密瓜行业已有30多年的经验。“你看这纹路,密得像绣上去的,颜色深褐发油,准是个糖包。”他拍拍瓜身,“咚、咚”两声闷响,像老熟人在打招呼。

  可就在多年前,这手“绝活”还撑不起客商的需求。丁文纲记得一个广州客商,攥着张单子要“糖度16以上、网纹覆盖率超90%”的瓜,他带着农户在瓜田里翻了三天,三车瓜才凑够数,“那会儿没标准,好瓜坏瓜混一起,农户卖不上价,客商也怕踩坑。”

  如今走进哈密瓜分选中心,这番景象早变了样。传送带“嗡嗡”转着,圆滚滚的哈密瓜排着队跑,高清相机“咔嚓”一闪,网纹疏密、果皮色泽就成了屏幕上的数字;近红外传感器轻轻一贴,不用切开,糖度17、重量3.2公斤的数据就跳了出来。“精品!”机械臂一推,瓜就滑进标着“北京新发地”的箱子里。

  “这‘铁伙计’一小时能分5吨瓜,顶20个人干一天。”海南翠品甄选的楠丁指着分拣机,眼里亮闪闪的。去年发往广东的一批精品瓜,就因等级清、口感稳,批发商直接加价三成,“以前统货论田卖,现在精品瓜能多赚两成”。

  但机器再灵,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丁文纲拿起个被机器归为“良品”的瓜,捏了捏蒂部:“你瞧,这儿软了半分,摘早了两天,糖度够了,但少了点‘脆劲儿’。”他每天要挑100个瓜,把“蒂部硬度”“果肉弹性”这些机器难捕捉的细节,变成数据输进系统——老经验成了智能设备的“校准器”。

  选瓜师的本事,在“一看二拍三感受”里。看纹路,要密而不乱,颜色深的更甜;拍瓜身,熟瓜声音“沉”,生瓜声音“脆”;摸手感,熟度刚好的瓜,捏着有点“酥”,重量也透着“实在”。

  “培训时,光辨声音就练了一个月。”丁文纲笑说,不同品种的哈密瓜,“脾气”不一样。比如“西州蜜”,熟了拍着像“敲鼓”,而“伽师瓜”,声音得带点“闷响”才够味。

  “经验”与“算法”的碰撞,像一场跨越时光的握手——左手是祖辈传下的种瓜智慧,右手是现代农业的数字密码,当智能的效率与经验的精度交织成产业升级的经纬,哈密瓜产业正挣脱“靠天吃饭”的传统路径,迈向以标准化为基、以品质为核、以品牌为翼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这条路上,每一颗被精心挑选的哈密瓜,都让哈密攥着比哈密瓜更甜的未来。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