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吉木萨尔县红皮大蒜迎来丰收季

吉木萨尔县红皮大蒜迎来丰收季

2025-07-16 12:33:54 来源:中新网新疆

  盛夏时节,吉木萨尔县大有镇的田野间弥漫着浓郁蒜香,红皮大蒜迎来丰收季。蒜农们穿梭在绿油油的蒜田,忙着采挖、修剪、辫扎,饱满的蒜头露出紫红外皮,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图景在山间铺展。近年来,当地通过技术赋能与政策扶持双轮驱动,让小小红皮蒜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不仅打响了品牌,更让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在大有镇韭菜园子村的蒜田里,村民杨建明正和家人一起采收大蒜。他脚下的12亩蒜田,今年亩产达2万头。“往年浇水施肥全靠人工,费时又不均。现在用上滴灌技术,水肥直接送到根部,蒜头个头比以前大了一圈!”杨建明捧起一串红皮蒜,紫红色的蒜膜包裹着洁白蒜瓣,“你看这品相,根本不愁卖,收购商直接到田里来收,价格还比市场价高两毛。”

  大有镇地处南部山区逆温带,充足的日照与肥沃的土壤,为红皮大蒜造就了天然“生长棚”。这里产出的红皮大蒜以蒜膜紫红、蒜瓣饱满、辛辣醇香著称,大蒜素含量远超普通品种,且耐储存的特性让其在市场中独树一帜。更具优势的是,当地红皮大蒜采用秋播模式,每年9-10月播种,次年6月集中上市,恰好填补了国内大蒜市场的季节性空白,成为商家眼中的“香饽饽”。“我们每年都来收5吨以上,运到乌鲁木齐新联市场很快就能销完,全疆各地的批发商都认这个牌子。”来自乌鲁木齐的收购商刘明一边清点采收的大蒜,一边笑着说。

  丰收季里,蒜田不仅是种植户的“钱袋子”,也成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岗”。韭菜园子村村民黄巧每天在蒜田帮忙挖蒜、剪蒜,一天能挣150元。“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挣钱,比出去打工划算多了。”她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据统计,仅大蒜采收季,大有镇就为周边村民提供临时就业岗位近千个,人均增收超3000元。

  大有镇 依托“中国白皮大蒜之乡”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的影响力,广泛动员群众,流转土地,发展千亩大蒜连片种植。产业兴旺的背后,是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护航。为推动大蒜产业提质增效,该镇对集中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农户每亩补贴800元,组织农技专家从选种到田间管理提供“一对一”指导,推广滴灌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让亩产稳定在800公斤左右。

  “我们正按照《吉木萨尔县2025年大蒜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推进机械化种植、保鲜贮藏技术,建成大蒜储藏保鲜库,用于储存蒜种和开展反季节销售,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同时依托旅游资源,将大蒜与羊肚菌、草莓、土蜂蜜等土特产组合成伴手礼,发展“后备箱经济”,让红皮蒜从田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大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何冬林说,下一步,当地将持续做强“红皮蒜”品牌,让小蒜头真正长成富民强镇的“大产业”,让更多村民在产业链上共享发展红利。

  如今,大有镇的大蒜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2025年,全镇大蒜种植面积达1550亩,亩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总收入预计突破700万元。(周静静 巨佳辉)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