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欠款拖着不还?看执行法官如何“聊”出诚信

欠款拖着不还?看执行法官如何“聊”出诚信

2025-07-16 13:11:14 来源:中新网新疆

  “刘法官,我来了。我卡里有10万元,包里还有1万元现金,我现在就给她……”近日,在新疆伊宁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办公室,被执行人小李将现金交到了申请执行人小张手中。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债务纠纷,在执行法官刘宏伟耐心细致的“谈心”工作下,最终画上了圆满句号。

  小李和小张本是朋友。2023年1月,小李因经营的小商铺资金周转困难,向小张开口借了11万元,并承诺一年后归还。一年后,小李那边却没了动静,小张也试着多次联系小李,小李却对这笔借款只字不提。一直拖到2024年3月,小张实在没有办法,只能一纸诉状将这位昔日好友告上了法庭。法院依法审理后,判决小李归还小张全部借款11万元。

  判决生效后,小李依然没有主动还钱的迹象,无奈的小张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案件到了执行法官刘宏伟手上。他没有简单地启动查封、冻结账户托强制措施,而是决定先跟小李“聊聊”。他多次电话联系小李,耐心倾听她的困难,也依法告知她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刘宏伟反复沟通,不厌其烦地释法析理,帮小李分析了利弊,强调了守信践诺的重要性。最终小李意识到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凑齐了11万元。

  于是,在刘宏伟的见证下,小李将银行卡的10万元及现金1万元转给了小张。“真没想到法官能这么耐心做工作,把钱给我追了回来!感谢刘法官!”拿到钱后的小张感慨道。小李也表示:“我把钱还清了,心里的大石头也可以放下了。”

  刘宏伟表示,很多执行案件,特别是发生在熟人之间,被执行人并非完全没有履行能力,而是有时会心存侥幸或碍于面子,执行工作不能只是“强制执行”,更多是理性“沟通”,通过释法析理,讲清拒不履行的严重后果,很多当事人都会积极主动履行,也能更有效地化解矛盾。(伊宁市人民法院 石文静)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