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招商“突围”的创新之路
当内地城市还在土地财政与政策补贴的漩涡里反复拉扯、难分高下时,远在西北的新疆阿克苏,早已悄然掀起一场惊心动魄的“边疆突围战”。这支由地委行署亲手锻造的“招商铁军”,集齐了四套班子全程护航的魄力、七县两市主官冲锋陷阵的锐气,带着憨态可掬的“柯小驼”玩偶与酷炫的数字化招商地图,在郑州、西安、兰州、北京、南京、漳州等八座城市,轰轰烈烈地演绎了一出荡气回肠的“西域逆袭记”。

作为长期深耕区域经济研究的智库学者,我亲眼见证着阿克苏以“破茧成蝶”的决绝勇气,重塑着边疆地区的发展逻辑——它不再是被动等待政策红利的“旁观者”,而是主动操盘城市行销的“掌舵人”;它拒绝照搬内地模式的“拿来主义”,转而创造独树一帜的“边疆解法”。这种从“地理末梢”到“开放前沿”的惊人蜕变,或许正是解开中国城市发展困局的关键密钥。
地委行署组建“招商铁军”:以“政治势能”激活招商动能
在阿克苏的招商版图上,地委书记吴红展的行程表就是一张最鲜活的“作战路线图”。从2025年2月17日郑州推介会上的侃侃而谈,到北京产业对接会上的精准对接,再到全球豫商大会上的惊艳亮相,这位阿克苏的“首席推销员”,总不忘带着柯坪的醇厚驼奶、沙雅的雪白棉花、温宿的饱满核桃、阿克苏的甘甜苹果,在全国舞台上上演着一场场动人的“边疆带货秀”。
更具突破性的是,阿克苏将招商从商务局的“专属职责”,一跃升级为“四套班子”共同扛在肩上的使命。地委行署四大家班子全程为阿克苏国内城市巡回推介会保驾护航,阿拉尔高新区、库车经开区等园区负责人更是扎营长三角、珠三角,建立起“驻地招商—项目对接—落地服务”的闭环机制,连各县市的吉祥物“柯小驼”都成了招商团里自带流量的“明星选手”,所到之处总能掀起一阵关注热潮。
这种将“政治势能”转化为经济动能的独特逻辑,彻底打破了传统招商的层级壁垒。温宿县曾创下令人惊叹的“冬季招商”奇迹:35名县级领导主动认领80个项目,靠着“周调度、月考核”的硬机制,让180亿元资金在短短半年内顺利落地,为寒冬里的边疆注入了滚烫的发展活力。
柯坪县委书记孔伟雄在招商活动中,总是亲自捧着驼奶、黄杏等特产,热情地向客商介绍。在资源配置能力有限的边疆地区,党政一把手的“首单效应”就像一把钥匙,能撬动整条产业链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像阿拉尔高新区引入的光伏产业园,正是地委书记多次奔赴江苏谈判拿下的“标杆工程”,如今已带动整个南疆新能源产业集群拔地而起。
节会造极:让“边疆劣势”逆袭成“国际卖点”
谁能想到,一场在阿克苏举办的旅游发展大会,竟能吸引东盟秘书长发来视频致辞,还能让马尔代夫驻华大使不远万里飞抵这座西北边城。
2025年5月那场云集14国政要的盛会,绝非普通的旅游推介,而是阿克苏精心策划的“国际身份重塑计划”。当驼队与葡萄酒庄的身影出现在国际使节的镜头里,那些关于“边疆封闭”的刻板印象,瞬间土崩瓦解。
与旅发大会同期举办的环塔国际拉力赛等一系列文体旅游活动,不仅攒足了人气、打响了名气,更精妙的是“以会养会”的运营逻辑:2024年10月的第十届果品交易会,签约金额高达203亿元,参展商缴纳的展位费反哺到下一届的国际推广中,形成了“节会—招商—品牌”的良性循环,让每一场盛会都能为下一次精彩蓄力。
这种“造极思维”彻底颠覆了“区位决定命运”的旧认知。就像义乌靠小商品博览会改写了地理劣势,阿克苏也正用“国际果品之都”的IP,重新绘制人们心中的认知地图。
数据不会说谎:连续五年举办国际展会后,阿克苏农产品的溢价率提升了40%,红枣、核桃顺利打入欧盟高端商超。这背后,是“节会营销—标准输出—市场准入”的组合拳在发力:他们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制定有机果品标准,借着国际展会发布《塔里木河流域农产品白皮书》,让边疆特产稳稳戴上了“国际认证”的光环。
数字破局:借“云端大脑”重构招商新范式
走进阿克苏商务局,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一套AI系统正不知疲倦地扫描着全国产业链数据:当浙江某纺织企业透露出扩产意向,系统会立刻匹配本地丰富的棉花资源,生成一张清晰的“招商机会热力图”。
这种被称为“产业大脑”的数字化工具,让边疆招商彻底告别了“人海战术”——过去要派三路人马在东部蹲守的项目,如今靠算法就能精准锁定500强企业的战略布局。
此外,他们还创新出“云端签约”模式:北京清碳科技的金刚石项目,从初次对接至落地仅用了45天,全程靠VR看厂、电子签章完成,创下了招商“加速度”。
数字化的深层价值,在于打通了边疆的“信息孤岛”。比如柯坪县,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让每头骆驼的生长数据都上了链,东部客商扫码就能看清驼奶从挤奶到加工的全过程。这种“透明化招商”,让原本担心供应链风险的企业纷纷打消顾虑,爽快下单。
如今,阿克苏已建成覆盖十大产业的数字招商库,用3D建模还原园区厂房,靠大数据预测产业趋势,让招商从经验驱动稳稳转向算法驱动。
IP破圈:用“文化符号”锻造招商利刃
当柯坪县的“柯小驼”玩偶出现在南京推介会现场时,不少人以为这只是个普通的文创摆件,却没料到这个萌萌的小家伙藏着产业链密码:玩偶肚子里装着驼奶粉小样,身上的二维码链接着柯坪骆驼产业的全景介绍,甚至能让客商直接下单认购“一户牧民的全年驼奶”。如今,“柯小驼”IP已形成文化符号—产业转化的完整闭环。
这种“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打法,让边疆招商跳出了拼政策、拼地价的内卷泥潭——沙雅县以“世界胡杨森林”为核心IP,打造139胡杨秘境自驾公路,包装出极具吸引力的文旅项目;温宿县借着天山托木尔申遗成功的东风,引入低空飞行、冰雪旅游等新业态,2025年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54万人次,招商签约金额同比增长115%,将文旅流量变成了招商筹码,形成“符号—流量—资本”的高效转化链。
更值得细品的是IP背后的“情感营销”逻辑。阿克苏在每次推介会都设边疆故事环节:让援疆干部讲述戈壁变果园的奇迹,让牧民展示驼奶手工制作技艺。这种场景化叙事,比任何PPT都更有穿透力。
数据显示,加入文化IP元素的招商项目,签约转化率提升了37%;“柯小驼”系列文创每年带动超2000万元销售额,形成“品牌增值—产业溢价”的良性循环。
反内卷启示:边疆模式的三重破题之道
阿克苏的实践,本质上是对中国城市发展三大困局的破局:一是破区位困局:用“国际节会+数字基建”打破地理阻隔,证明边疆能靠“虚拟区位”弥补物理短板;二是破产业困局:不盲目复制内地产业,深耕棉花、林果、文旅等“边疆特色赛道”,在差异化中打造不可替代性;三是破机制困局:以“党政一把手工程”打破部门壁垒,用“红黑榜考核”激活干部动能,解决了“谁来干、怎么干”的核心问题。
这种经验对新疆乃至全国都有借鉴意义。建议自治区从三方面深化探索:建全疆招商数据共享平台,避免内部竞争;打造“边疆IP联盟”,将阿克苏、喀什、伊犁等城市的特色符号串联成西域品牌矩阵;设反内卷创新基金,为差异化招商模式提供风险补偿。
当内地还在为GDP增速焦虑时,边疆地区完全可以靠“不可复制的特色+主动创新的姿态”,走出一条“换道超车”的新路。
站在塔里木河畔回望,阿克苏的实践恰是一部边疆发展的“破茧启示录”:当城市竞争陷入同质化困局,那些敢于在差异中找支点、在创新中筑根基的探索,终将让地理坐标成为独特的发展注脚。这或许正是“反内卷”的深层逻辑——不是逃避竞争,而是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活出不可替代的锋芒。(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上官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