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恒拜克:医者仁心系民生履职尽责显担当
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有这样一位“双重身份”的医者:作为县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他扎根边疆医疗事业二十余载,守护各族群众健康;作为政协委员,他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他就是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
不久前,由郑州开往乌鲁木齐的T197次列车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穿行。车厢内,广播里急促的寻医呼救声赶走了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的倦意。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他连续救治了3名突发疾病的旅客,在旅客中传为佳话。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说:“当时广播一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得赶紧过去’,这种环境下急救,容不得半点犹豫。那个小孩当时在床上捂着肚子打滚,我向他母亲简单询问了病史,进行腹部查体后,初步判断为急性阑尾炎,小孩有低烧,我告知孩子的母亲给予温水擦拭,让他半坐,预防阑尾穿孔后吸收,然后告知他下一站就地诊治,因为孩子的病情比较急,下一站就地治疗是最稳妥的办法。之后我通过列车长询问这三名患者的病情,列车长告知三名患者病情都平稳,我就放心了。”面对赞誉,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说:“在那种情况下,任何医生都会这么做。”
1994年,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从新疆医科大学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医院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家乡为父老乡亲看病。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有许多牧民居住在偏远山区,就医不便。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带头组建巡回医疗队,每年深入牧区义诊,风雨无阻。作为医院班子成员之一,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始终保持着医生的本色,每周雷打不动开展教学查房。外科住院医师唐兴志记得,副院长办公室的门永远敞开着,不管是手术方案还是医患沟通难题,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总是说“大家随时来找我”。
唐兴志说:“加院长分管我们外科,每周必须下科室,和我们一起大查房。对疑难病例的讨论,对一些手术方式和最新技术,对病人恢复的方法,都是认真地指导我们,让我们学到了好多本领。尤其是这次在列车上救治多名患者,表现出了医务人员的担当和责任。我们由衷佩服加院长,也为他感到自豪,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以后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细心呵护病人。”
2012年,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当选为自治区政协委员。身份的转变让他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能救治的患者是有限的;但作为政协委员,能为更多人发声。履职以来,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偏远牧区和村、社区调研。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说:“我先后提出《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关于提升牧区远程医疗服务水平》等12件提案,其中8件被列为重点提案。为了使偏远牧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诊疗服务,我提出了《关于县域内加强医共体建设的提案》,在我县2023年已经逐步开始推进了。本质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基层的声音传出去,每次看到提案变成实实在在的政策,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始终坚守为民初心,他用听诊器倾听患者的心跳,用提案反映群众的呼声,用心用情为百姓服务。”(马照玉 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