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杨旭成:以初心暖民心 以匠心守电网

杨旭成:以初心暖民心 以匠心守电网

2025-07-21 16:09:16 来源:中新网新疆

  我叫杨旭成,1972年11月出生。早年从甘肃老家来到新疆,在武警部队服役3年,1995年12月在莎车县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电力抄表工。1994年10月10日,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生日”如同烙印般刻在我心里,让我永远铭记身为党员的责任与使命。

2025年4月27日,杨旭成(左)为村民开展节前用电检查。王康 摄
2025年4月27日,杨旭成(左)为村民开展节前用电检查。王康 摄

  如今,我担任国网莎车县供电公司托木吾斯塘供电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我们供电所共有14名员工,其中党员7名,是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队伍。我们肩负着16条10千伏线路、580多台变压器的运维工作,承担着大半个县城、托木吾斯塘镇13个村以及另外两个乡3个村,共计2.8万户客户的供电任务。

2025年6月10日,杨旭成帮助老人收割小麦。资料图
2025年6月10日,杨旭成帮助老人收割小麦。资料图

  莎车县是闻名全国的“巴旦木之乡”,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过96%。在这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胡杨以“三千年不死、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腐”的精神挺立,叶尔羌河的河水日夜奔腾滋养两岸,巴旦木花与沙枣花盛开时香气能飘出十里之外。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近30年,早已和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感情早已水乳交融。而由一基基电力杆塔撑起的这片电网,既是我最亲密的工作伙伴,更是我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主战场。30年来,我的足迹踏遍了莎车城乡的每一条大路小路,只要哪里有用电需要,我就会第一时间把供电服务送上门。

  村民群众的需要,就是天大的事

  2004年冬天,我在阔什艾日克乡抄表时,无意中走进了村民吐孙·买买提老两口的家。老两口已经70多岁,无儿无女,家里的灯泡坏了很久都没修,一到晚上就只能摸黑过日子。那一幕像针一样刺痛了我——他们和我的父母年纪差不多,同样朴实节俭,总怕给别人添麻烦。那天,我帮他们更换了灯泡。从那以后,只要抄表路过他们家,我都会顺路进去看看,帮他们打扫院落、做做家务活,陪他们聊聊天;看到他们的农具坏了,就帮忙维修;发现自来水管不通,就动手接通。知道老两口生活拮据,又听说吐孙·买买提老人有铁匠手艺,我在工作时看到废铁件就会收集起来,有空就给他们送过去,让老人能打些镰刀、铁铲去市集换点零钱。我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老人,他们把纸条压在枕头下,只要一打电话,我无论多忙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

  后来,乡镇领导走访这对老夫妻时,老人握着领导的手,流着泪讲述我曾经资助他换拖拉机轮胎、帮他垫付四年电费的事。再后来,媒体也专程采访了我。在我心里,群众的利益大于天,我只是做了一名电力人、一名党员该做的事,为村民群众干了点力所能及的活,这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使命。

2025年7月16日,杨旭成(中)和供电所员工帮助吐松麦麦提·努尔老人家的地除草。董玉平 摄
2025年7月16日,杨旭成(中)和供电所员工帮助吐松麦麦提·努尔老人家的地除草。董玉平 摄
2025年7月16日,杨旭成帮助吐松麦麦提·努尔老人做农活。董玉平 摄
2025年7月16日,杨旭成帮助吐松麦麦提·努尔老人做农活。董玉平 摄

  2015年,我担任了供电所所长。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70多岁的吐松麦麦提·努尔老人颤巍巍地来到供电所交费。我赶紧把他迎进屋里,倒了杯热水递到他手上。聊天中才知道,老人是附近的村民,老伴身体不好,女儿远嫁他乡,身边没人照应。从那天起,我组织员工对辖区158个公变台区的孤老病残客户进行了全面登记,建立了特殊客户档案,主动上门为他们提供延伸服务,让这些行动不便的群众“一趟也不跑”就能办好用电业务。我自己也一直放心不下吐松麦麦提·努尔老人,经常抽时间去探望老两口,给他们带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老人后来总跟邻居说,我就像他的“巴郎”(儿子)一样。几年前,他的老伴过世了,我到现在一直坚持定期去看望他——老人年纪大了,更需要有人陪在身边。

  今年,我又开始帮扶特殊学校里两个家庭困难的盲童。周末和节假日,我会把他们接到家里吃饭,带他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自立自强。我希望给他们带去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有心灵上的温暖。

  请党放心,我一定守护好电网

  莎车县种植巴旦木近百万亩,每到春季,巴旦木花海灿若云霞,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名片。2021年巴旦木产业园区建设期间,我多次带队上门勘察现场,根据园区规划反复优化接电方案,最终确保容量3200千伏安的园区主变按期投运,为产业发展送上了“及时电”。莎车也是“新疆棉”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龙头企业新疆睿灏纺织公司的数智化生产管理离不开稳定的电力支持。在企业用电高峰时,我们几乎天天上门检查用电设备,排查安全隐患,全力保障企业安全可靠用电。

2025年7月16日,杨旭成(左三)和供电所员工在当地群众的“米袋子”企业莎鸿米业开展用电检查。范增琴 摄
2025年7月16日,杨旭成(左三)和供电所员工在当地群众的“米袋子”企业莎鸿米业开展用电检查。范增琴 摄

  2022年春天,一场特强沙尘暴袭击了莎车,狂风裹挟着黄沙席卷大地,导致多条线路跳闸,电网安全岌岌可危。危急时刻,我带着党员突击队毫不犹豫地冲进沙尘暴中去抢修。当时戈壁滩上的能见度不足5米,沙粒像子弹一样打在身上,我在同事的协助下,摸索着攀上一根又一根电杆,加固设备、排查故障。沙粒猛烈扑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手冻得几乎伸不开,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是党员,绝不能让电网瘫痪,绝不能让群众断电。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连续鏖战,供电终于全面恢复正常。但我们没有停歇,又马不停蹄地对其他电力线路进行隐患排查,确保电网在后续天气里稳定运行。

  2022年南疆“煤改电”工程中,我们供电所承担了全镇4800户的改造任务。对于世代用烧柴、烧煤取暖做饭的村民来说,改变传统生活习惯并不容易,一开始不少人有抵触情绪。为了让村民接受“煤改电”,我们编印了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党员带头逐户上门讲解:从电采暖的清洁安全,到国家的电价优惠政策,再到身边发生的煤炉一氧化碳中毒案例,一点点帮村民算清“安全账”“经济账”。终于,村民们渐渐打开了心结,主动配合改造工作。后来,全县“煤改电”工程现场会在托木吾斯塘镇11村召开,我们供电所向大会介绍了31户装表通电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流程——就连电采暖开关位置可能影响用户窗帘美观这样的小事,我们都提前考虑并优化方案。我们的工作经验得到了大会表扬,为全县顺利完成“煤改电”任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那年冬天,镇上6所采用电采暖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再也不用担心煤烟问题,幼儿园的取暖费用也大大降低。镇政府给我们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送的电热、暖的民心”,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党和政府温暖的认可。

  那几年,我们供电所的同期线损达标率达到100%,对标指标在喀什供电公司排名第一,还连续6次跻身全疆50强供电所,被评为全疆五星级供电所。今年,我们又首次荣获“全国百强供电所”称号,这份荣誉是供电所全体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

  要当电网铁军,必须比别人更能吃苦

  党把这片电网交给我,我就绝不辜负这份信任。我是军人出身,骨子里崇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铁军”精神。担任所长以来,我始终要求自己和员工:要当电网铁军,就必须比别人更能吃苦、更能战斗。在供电所里,无论是业务工作还是日常管理,我都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坚持从抓作风入手,凡事以身作则。在我的带动下,全体员工逐渐养成了“遇事不过夜、问题难不住、困难压不垮”的工作习惯,一支不怕吃苦、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电网铁军慢慢成长起来。这些年,我先后带出了23个徒弟,其中8人已经成长为供电所所长、副所长,15人被评为技术能手,看到他们独当一面,我打心底里骄傲。

  在我看来,供电所荣誉室里挂满的锦旗、奖牌和证书,不只是荣誉,更代表着客户对我们的鞭策和期待。这些年,供电所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工人先锋号,供电所党支部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2023年“六好党支部”和2024年“电网先锋党支部”。我个人也先后获得喀什地区优秀党员、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劳动模范、“疆电楷模”、自治区“英才工匠”“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今年还被评为喀什地区劳动模范。这些荣誉是认可,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大美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深深眷恋着这片水草丰美、民风淳朴的绿洲莎车。南疆万顷黄沙的荒凉与无情,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价值,也让我对“民族团结、其利断金”有了更真切地感悟。回首30年的电网生涯,我巡检过的每一根导线里,流淌的不仅仅是电能,更是我的青春和热血;戈壁上如同五线谱般绵延的输电线路,奏响的是我用一生践行的忠诚与奉献。

  感恩党和人民的培养,让我能在这片土地上锤炼本领、施展才干,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实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如今,我更希望能引导带动更多年轻人,让他们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以电网为笔,以汗水为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为新疆能源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能源强国梦想贡献力量。(记者董玉平 整理)

【编辑:袁晶】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