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沙漠万亩果蔬基地添“智慧” 机械化种植加速推进

沙漠万亩果蔬基地添“智慧” 机械化种植加速推进

2025-07-21 23:29:27 来源:中新网新疆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曾经信号全无的不毛之地,如今崛起万亩果蔬基地。果蔬成熟上市,智慧化管理已落地生根,机械化种植又在加速推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多个科研团队在此扎堆攻关,正探索一条中国独有的沙漠设施农业新路径。

沙漠中的万亩果蔬基地,拱形大棚连绵6.5公里。图/喻瑛提供沙漠中的万亩果蔬基地,拱形大棚连绵6.5公里。图/喻瑛提供

  7月15日,记者走进新疆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和田县的万亩设施农业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拱形大棚连绵6.5公里,其间5个高高的电信通信基站耸立,在沙地上铺展成壮观画卷;大棚集群中,两座体量比普通拱棚大4倍的连栋温室尤为醒目。

  “以这两座连栋温室为试验样本,我们下一步将建设体量比现有拱棚大10倍的连栋大棚,并逐步推广。这种大棚空间更开阔,以便于实现机械化管理。”新疆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腾飞说。

  不与粮食争耕地,敢向戈壁沙漠要效益。从2020年起,该公司历时三年,在沙漠上建成占地1万亩、含1000座大棚的果蔬基地,年产能达7万吨,在曾被标注为“农业禁区”的荒漠中蹚出了新路。

  基地产出的果蔬中,西红柿、黄瓜等常规蔬菜占70%,蟠桃、樱桃、人参果等高附加值果蔬占30%。其中四成在和田本地消化,其余六成销往全疆各地。

  这里都是智慧大棚,企业推行“农业托管”模式,将大棚承包给员工自主管理,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每天,员工姑丽仙·依明通过手机查看环境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就能远程控制通风口升降、精准调控浇水施肥。

大棚里的智能设备能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摄大棚里的智能设备能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摄

  25岁的姑丽仙来自农民家庭,她深有感触:“大棚里的传感器能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自动生成作物生长的最优参数;病虫害预警系统靠图像识别技术,能在早期发现异常。比起父辈们整天在地里忙个不停,现在种地轻松多了。”

  走进体量更大的连栋温室,能明显感受到它与传统拱棚的区别——不仅保温性更好、采光更充足,空间利用率也大幅提升,造价反而更具优势。

  “传统拱棚之间有间距,棚内作物也得留空隙,土地利用率仅42%左右;连栋温室能把土地利用率提升到80%至90%,而且我们这种大棚的建设成本还比较低。”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智能园艺装备创新团队成员史大炜解释道。

  马腾飞说,传统拱棚空间狭窄,无法实现机械化操作,栽苗、采摘等环节只能靠人工;连栋温室的大空间,让机械有了发挥作业的空间,公司后期将继续加大设施农业产业投资,推动产品多样化、规模化、工厂化、产业化建设,将这里打造成南疆“蔬菜小镇”。

连栋温室里试验种植的葡萄,长势良好。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摄连栋温室里试验种植的葡萄,长势良好。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摄

  沙漠里能建起智慧大棚、推进机械化,离不开通信网络的支撑。中国电信新疆和田分公司副总经理侯磊介绍,为保障基地运转,公司已在周边建成3个4G基站和2个5G基站,哪怕是大棚深处、角落等信号易受遮挡的区域,也能稳定接收信号。目前该区域平均下载速率达325Mbps,土壤监测数据、作物生长影像、智能设备指令等信息能实现毫秒级传输——既避免了数据延迟导致的决策偏差,也为远程控制灌溉系统、无人植保机等提供流畅网络,筑牢智慧农业的通信根基。

  据统计,新疆集中了全国60% 以上的戈壁沙漠和30% 以上的盐碱地,设施农业开发潜力巨大。“从‘与沙抗争’到‘与沙共生’,把曾经不能利用的土地变成反季节果蔬供应基地,还激活了观光采摘、田园体验等农旅融合新业态。这为沙漠开发探索了绿色‘突围’之路,也为戈壁沙漠设施农业向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和高效化发展提供了可推广的示范样本。”和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翟德武表示。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