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让“盐碱地”变身“高产田”
近日,在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团结村灰枣示范田,一片翠绿映入眼帘,一排排枣树整齐规范,枝丫上缀满了一簇簇翠绿的枣儿,一颗颗青枣个大饱满、长势正旺,煞是喜人。自2022年始,这片试验田一直使用小分子肽氨基酸新型肥料,试验田25亩、对比田25亩,2024年产量试验田亩产1070公斤,增产率达30%至50%。技术人员预测,今年挂果情况将好于往年。
小分子肽氨基酸新型肥料以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高效、环保的有机肥料,让化肥用量减少30%左右,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存在的土地盐碱化难题,为喀什地区绿色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及团队到访麦盖提县、第三师46团等地调研了该产品使用情况,现场查看红枣、棉花等农作物使用小分子肽植物营养液的效果,在田间地头详细了解了小分子肽产品的施肥方案、效果及投入产出等情况。对小分子肽植物营养液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用动物皮毛等废弃物经过工业化手段生产出小分子肽产品,有利于植物吸收,有利于改良土壤、有利于农产品提质增效,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团结村精心挑选了50亩枣园作为试点,大胆引入有机水溶肥技术并付诸实践。令人欣喜的是,这50亩施用有机水溶肥的地块,红枣产量达一吨以上,而且口感好、果肉紧实、果型圆润饱满,光泽度也高,凭借着这些过硬的品质优势,这些红枣在市场上成功站稳脚跟,每公斤售价相比普通红枣高出0.3至0.5元。
伽师县克孜勒博依镇盐碱地施以新型肥料后,棉花长势好于对比田,伽师瓜地亩产达1.5吨、新梅地亩产达1.3吨,高出对比田30%以上。喀什地区其他县市,施新型肥料后的灰枣、辣椒、土豆、红薯以及甜菜产量增幅基本超过30%,茴香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在1.5万亩沙土地种植的玉米,亩产达700公斤。
据了解,这项小分子肽有机肥料制造工艺曾两度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目前这项发明专利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可让化肥用量减少30%左右,让土壤污染大大降低,农作物的品质大幅度提升,产量大幅度提高,土壤改良效果突出。
目前,该项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已在全疆范围内开展试验推广。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专家表示,这种肥料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此项技术的应用,将对提高喀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起到推动作用。(方礼 董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