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沙湾双城记:塔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交出“新答卷”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24日电(贺颖)盛夏的塔城地区,乌苏市的麦浪与沙湾市的棉田交相辉映,两地共同绘就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现代农业画卷。今年上半年,乌苏市与沙湾市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广袤田野上书写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在乌苏市广袤的农田里,金色麦浪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全市精心打造的高产攻关田和创建田成为科技兴农的样板,良田良法协同发力,推动小麦生产迈上新台阶。“我们打造的百亩连片高产攻关田,亩产突破790公斤,这一水平在塔城地区位居前列”乌苏市农业技术和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建业介绍。高产示范效应显著带动周边区域,标准化种植使小麦亩产普遍稳定在700公斤左右。
在稳固粮仓的同时,乌苏市创新耕作模式挖掘土地潜力。甘河子镇推广冬小麦玉米轮作,破解土地闲置一季、单产不高难题,实现“一地双收”,显著提升土地产出效益与农民收益。
畜牧业成为乌苏发展的另一强劲引擎。上半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约6.299亿元,增速达10%。标准化养殖加速推进,六个千头牛养殖基地已建成四个,蛋鸡规模养殖年出栏28.8万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深化——培育地标产品、构建质量追溯体系、引进精深加工项目。作为市级重点的龙头企业新疆塔牧骏公司开发40余种特色畜产加工品,通过精细化加工与品牌运营,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新疆凤育有机农场打造的西红柿有机循环产业链,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典范。

在塔城地区的沙湾市,新疆仟朵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兵地融合”模式,联合多家国家级示范社,整合12万亩耕地,服务3600余户农户,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服务体系,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
联合社通过规模化经营提升市场议价能力,实现农资统购统销,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技术创新方面,其主导推广的棉花4.4米超宽膜种植技术成效显著:该技术可提高地温0.8度,每亩节水50方左右,亩增产20~60公斤,残膜回收率提升5%,累计推广超2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540万元。

拥抱智能科技是联合社的又一关键举措。其率先引入“鹤出”T3000智能农业机器人。这款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与大数据于一体的“新农人”,配备21米长机械臂,1小时高效作业达216亩,覆盖施肥、除草等多场景。其纯电驱动、自适应变形技术实现了360度自由灵活移动且作物损伤极小,通过智能识别与精准喷洒技术,显著减少农药使用,保障生态效益与作物品质。目前,该机器人已在沙湾及周边累计作业30000余亩。从规模化经营、种植技术革新到智能装备应用,沙湾市正通过仟朵联合社的创新实践,不断开辟农业现代化新路径,让科技红利惠及田间地头。
乌苏市的粮畜融合发展与沙湾市的创新经营模式,如同塔城地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良田丰产筑牢粮安基石,畜群兴旺延伸产业链条,创新模式拓宽增收渠道。两地正以各具特色的发展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