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哈同心,医路芬芳:河南援疆医生用大爱书写民族团结答卷
在天山脚下,一群来自河南的白衣使者跨越千山万水来到新疆哈密。他们带着中原大地的医者仁心,以手术刀的精准、银针草药的温情,不仅为当地居民驱散病痛、补齐医疗短板,更在一次次问诊、一台台手术中,用真心换真情,让各民族群众的心越贴越近,架起了民族交流的连心桥。
7月22日,在哈密市伊州区人民医院6楼外科病房,外科副主任医师卢文士正带着医生查房,询问患者病况。手术病房里,刚做完左腿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不久的张存仁正和卢文士欢快地交谈着。2024年12月,张存仁就曾在人民医院完成了右腿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主刀医师正是卢文士。第一次手术过后,张存仁对卢文士的医术和医德都赞不绝口,认准了这位河南医生,特地再来找他做第二次手术。
患者张存仁说:“我是静脉曲张,来找援疆专家来做手术,专家的医术高尚,对患者可亲可爱,满脸笑容。医院我是很满意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各方面对患者都很好。”
拥有二十多年临床经验的卢文士,已在新疆援疆第五个年头。他带着精湛医术与赤诚之心扎根基层,在诊疗、防治、科普领域成果丰硕。遇到疑难危重症,便协同援疆的急诊重症科、内科同事联合手术。在卢文士的带领下,医院外科团队屡破技术难关,完成了哈密首例双镜联合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填补了哈密本地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空白。
哈密市伊州区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卢文士表示:“在工作当中,我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与同事紧密结合,尽我所能开展腹腔镜、肝胆胃肠等手术,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除了日常诊疗,卢文士还致力于提升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成为人民医院医疗团队的“顶梁柱”。针对当地外科手术能力薄弱的问题,卢文士带来了先进诊疗手段。不仅“做手术”,更注重“传帮带”——通过手把手带教、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手术观摩等方式,为当地医院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外科骨干”。工作期间,卢文士培养培训本地医疗人才307人次,结对帮带徒弟3人,开展教学查房50次,举办培训讲座60场次,共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卢文士深知,只有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才能真正为当地群众的健康提供长久保障。
哈密市伊州区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阿合毛拉·玉努斯说:“卢主任援疆工作以来,到我们科室以后,这个人也是比较实在,工作上也是比较努力,我们就遇到困难的时候随叫随到,经常上手术,手术的时候还指导我们,手把手教给我们。我们科的发展涉及各个方面,我们也希望他继续给我们帮助。”
不光手术刀厉害,援疆医生带来的银针草药也成了“香饽饽”。柳树沟乡卫生院里,每周二总有不少居民等着伊州区人民医院援疆中医科副主任徐晔坐诊。村民们每周都盼着他来,就像盼着自家亲人。
医疗援疆的意义,远不止于诊室之内。7月22日中午,徐晔和当地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顶着烈日,走进柳树沟乡白石头开发区的村民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年近八旬的严文、张瑞兰夫妇,远远看见医生团队就早早站在门口等候。2022年11月,张瑞兰因车祸导致右膝骨折,还伴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且家属不在身边,徐晔便常带团队上门探望。严文一见医生,热情地拉着他们进屋,徐晔仔细询问老人身体状况,用便携仪器测了血压,又反复叮嘱生活里的注意事项。
住户严文说:“柳树沟的这个医生服务到家了,我们要感谢他们全体干部、职工,经常到我们这来。”
随后,徐晔与医护团队又来到柳树沟乡一棵树村快乐克小区,72岁的马男·阿力瓦卡西是他重点关注的病患。老人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病症,徐晔仔细查看了他的药盒,反复叮嘱用药剂量和时间。这份把服务百姓理念融入日常的用心,让患者和家属满心感激,连声道谢。
住户阿克卓勒·木卡买提说:“援疆专家和卫生院的医生经常来看望我奶奶,由于我叔叔和奶奶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所以有什么问题,卫生院的医生和援疆专家第一时间就把他们接到医院,去检查身体,援疆专家的医疗技术特别好,我们很感谢他们,也感谢卫生院的医生们,感谢。”
为了让中医文化在边疆绽放光彩,徐晔指导本地科室的医务人员积极进行市区重点专科申报,成功申报伊州区“中医脑科”区级特色专科,积极创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2023年10月开始在受援医院创新性开展中医科“经方沙龙”讲座交流活动,2025年初,在前期展讲基础上在受援医院进一步开设“伊州仲景课堂”,强化中医药学习。通过以上交流和展讲,同时通过门诊病房带教、科间会诊等形式讲授中药方剂应用经验和体会,不断夯实青年中医师中医药理论。徐晔带来的不仅是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技术,更让中医药文化在交流中绽放光彩。
哈密市伊州区柳树沟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李梅梅说:“援疆专家技术精湛,尤其是手把手进行中医技术的传帮带,和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一起走访,为疑难患者解决困难,进一步提升了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提升了辖区居民的满意度。”
哈密市伊州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徐晔说:“作为河南援疆鹤壁医疗队的一员,我深知要将自己的医疗技术服务于当地百姓的同时,更要用双脚丈量哈密的山山水水,道路乡村,将中医药诊疗和中医药科普作为践行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更好地服务当地各族群众。”
如今,在河南援疆医生的不懈耕耘下,哈密的诊疗水平已实现质的飞跃。豫哈相隔万里,却因医者仁心紧紧相连。从黄河之畔到天山脚下,河南援疆医生们用手术刀的精准、听诊器的温度,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织进了日常诊疗的每一个细节。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医疗援疆的精彩注脚,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见证——当各族群众的心在健康守护中贴得更近,当“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信念在朝夕相处中愈发坚定,这片土地上便奏响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雄浑乐章。(曹新加 王寒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