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附石园镇:肉牛养殖“牛”起来 乡村振兴动力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疏附县石园镇立足本地资源,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大力发展肉牛养殖特色产业,将其打造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牛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合作社带领村民学技能促增收
7月22日,走进石园镇却云其村的微笑农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座宽敞整洁的标准化牛棚映入眼帘。棚内,100余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合作社法人代表沙迪克江·苏力坦和员工们穿梭忙碌,清扫圈舍、添加饲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该合作社带动了7名村民稳定就业。员工玉斯音·艾孜则是这里的“老员工”,谈起在合作社的9年工作经历,玉斯音感慨颇深:“刚开始养牛心里直打鼓,这可是技术活!好在有老板带着,我俩一起摸索,慢慢就上手了,越干越熟练。”如今,他已成为合作社的技术骨干,每月有3000元的稳定收入,让家里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在合作社干了这么多年,养牛养羊的技术都学会了,每月能拿3000元,家里生活变化大着呢!”玉斯音满意地说。
合作社引领:从“小散弱”到“规模化”
成立于2016年的微笑农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注于肉牛养殖、育肥与销售。在县、乡每年派出的畜牧养殖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下,合作社从最初的20多头牛起步,不断探索创新,稳步扩大规模。如今,肉牛存栏量已达108头,其中能繁母牛17头,育肥肉牛91头。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合作社积极构建现代化养殖模式。硬件上,建起了标准化牛舍,配备了自动化拌料机、粉碎机等设备,大幅提升了养殖效率。养殖上,坚持自主科学配比加工饲料,确保肉牛营养均衡。这种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方式,有效提升了肉牛品质,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合作社能有今天,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合作社法人代表沙迪克江·苏力坦表示,“我经常向县、乡派出的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养殖大户请教,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下一步,我会继续通过精心照料和科学管理,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增收致富。”
政府赋能:“牛”产业成振兴支柱
石园镇将肉牛养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
“目前,全镇像这样的养殖合作社共有10家,”疏附县石园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农办主任木拉丁江·阿布来提介绍道,“全镇牛存栏量930头,还有羊420只、鸡60余万只。我们正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村民增收。”
对于未来发展,木拉丁江·阿布来提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加大养殖技术培训推广力度,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本土养殖能手,推动全镇肉牛养殖向更科学、更规范、更具规模的方向发展,让‘牛’产业真正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疏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瓦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