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民意解民忧 墨玉549把新钥匙打开满屋子的暖
7月22日清晨,墨玉的空气里还带着点凉意。图尔荪江·阿卜力克木把新钥匙凑到嘴边,哈了口热气,用袖口仔细擦了擦,然后小心翼翼地装进上衣口袋里——那位置,离心口最近。
不远处的楼下,居麦尼亚孜·库尔班正把钥匙套在指头上转着圈,阳光透过新小区的树叶,在他脸上晃出细碎的光斑。他眯着眼数了数楼宇编号,忽然咧开嘴笑了:“三单元,没错,就是这儿!”

这两天,墨玉549户住了大半辈子旧宅子的老邻居,正排着队领新家的钥匙。没有敲锣打鼓,可每个人手里的钥匙都沉甸甸的,像揣着块暖乎乎的石头。
图尔荪江的新家在“金石榴小区”,107.4平方米。他摩挲着冰凉的钥匙齿,指尖还能想起抽签那天的热乎气——大红榜贴在社区门口,谁先抽、谁抽了哪套房,清清楚楚晒在太阳底下。“轮到我时,手都抖了。”他挠挠头笑,“以前住的老宅子非常旧,墙皮掉渣。现在这楼间距宽得很,早上推开窗就能见着太阳。”

补偿款到账那天,短信“滴”的一声响,图尔荪江赶紧叫老伴来看。拆迁补偿款项目资金,属于他家的那笔一分不少,安安稳稳躺在存折里。“孩子说想买张大点的书桌,我琢磨着得挑实木的,结实。”他往楼上走,脚步轻快,“窗户一定要擦得亮堂堂的,孩子写作业时,抬头就能看见小区里的石榴树。”
居麦尼亚孜的“印象绿洲”新家有110平方米,瓷砖地面光可鉴人,他忍不住用脚尖点了点,像在丈量好日子的尺寸。“这间给小儿子住,朝南,晒被子方便。”他指着一间房,又转向另一间,“这儿摆餐桌,离厨房近,老婆子端菜不用绕路。”

居麦尼亚孜以前在老城开了个小杂货铺,距离新家比较远。现在新家楼下就是便民市场,他盘算着把铺子搬过来:“你看这小区门口的路多宽,街坊四邻买东西也方便。”补偿款到账那天,他特意去银行打了明细单,一笔一笔对着看:“政府说话算话,咱心里就踏实。这日子啊,就像这新锁芯,顺顺当当的。”
“咔哒”一声,图尔荪江插进钥匙转了半圈,锁舌弹开的声音在安静的楼道里格外清亮。这声响里,藏着抽签时红榜上他的名字,藏着看房时在小区里走了三趟的脚印,还藏着补偿款到账时老伴眼里的光。
549户人家,549把钥匙,打开的不仅是新楼房的门。有人已经把新买的木床架在了窗边,有人在厨房的瓷砖上比划着灶台的位置,还有人带着孩子在小区的滑梯旁数着“还有几天能搬进来”。
墨玉的日子,就像这些刚转动的新锁芯,带着点生涩,却满是向前走的劲儿。当第一户人家的厨房里飘出馕的香味,当孩子们在楼下的空地上追着跑,这些新钥匙打开的,就不只是房子——是549个暖乎乎、亮堂堂的明天。(刘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