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台州这场“三交”活动凭啥闪耀南疆

台州这场“三交”活动凭啥闪耀南疆

2025-07-29 19:01:23 来源:中新网新疆

  从东海之滨的潮起潮落到大漠深处的驼铃悠扬,台阿两地以以“大海与大漠同质、垦荒与屯垦同魂”和合融情为纽带,在半个月时间完成了跨越万里的大海&大漠百名学子“双向融情”活动。继7月13日在台州圆满完成“大漠孩子看大海”和合石榴籽融情活动后,“大海孩子看大漠”和合石榴籽融情行动于7月22日在新疆阿拉尔如期启动,170名台州学子和老师、家长以包机研学的创新举措,与2024、2025年“大漠孩子看大海”活动形成完美呼应,推动民族团结更进一步。

669c356c57e246c1d376bafbfa6c592f

  大海&大漠“和合融情”研学活动由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统战部、台州市委统战部、台州海事局等部门联合打造,重点面向台阿青少年,以“沙盟海誓情,和合石榴红”为主题,通过“双向奔赴”看发展之美、阅沙海之韵、品文化之融、悟精神之源等“和合融情”活动,有形有感有效促“三交”增“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民族团结,民族复兴”美好画卷。

  双向融情:让山海不再遥远

  “浙江台州援疆,沙漠之门感恩有你!”沙漠之门景区大门两侧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身着艾德莱斯绸的舞蹈演员跳起欢快的顶碗舞,40名参加过“大漠孩子看大海”活动的阿拉尔各族学生列队欢迎,拉开了“大海孩子看大漠”活动序幕。而就在半个月前,阿拉尔的孩子们带着沙漠和军垦的故事走进台州,足迹串联起山海水城、和合韵律和垦荒激情。

  自去年启动大海&大漠“和合融情”活动以来,台州市援疆指挥部通过搭建“双向融情”机制,已组织4批次、300多人次的台阿青少年完成了跨越山海的相遇:从大漠到大海,再从大海到大漠,这不是简单的地理空间相遇,而是文化根脉的交汇、文明活力的激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滋养,更是台阿两地心连心中华一家亲、手携手共筑中国梦的行动体现。

  “我们想做的,不只是物资上的支援,更是要让台阿两地的精神共鸣、文化交融看得见、摸得着。”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阿拉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牟锡荣表示。在他看来,活动的核心是让两地青少年在互动中亲身体验祖国的辽阔伟大与文化多元融合:“从大陈岛的垦荒精神到阿拉尔的屯垦戍边故事,从三门青蟹‘游’进沙漠到沙漠瓜果‘闯’进浙江,这种交融早已超越研学本身,是文化与经济的深层对话。”

  大海&大漠“和合融情”不仅是台阿“诗和远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双向奔赴,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向奔赴。台州市援疆指挥部推出的“台州万人游阿拉尔”“包机游阿拉尔”“开学季万人游阿拉尔”等文旅援疆政策,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生走进南疆、了解南疆。“以前觉得新疆阿拉尔很远,现在包机直达,既能领略大漠风光,又能领悟兵团精神,太有意义了!”随行的台州家长感慨道。

  “浙江史上第一架学生入疆研学包机、浙江‘引客入阿’史上单次组团学生人数第一、台州史上第一个百人规模入疆研学团队。”从“大漠孩子看大海”到“大海孩子看大漠”双向研学,从“援疆统筹组织保障”到“援疆牵引学校发动”入疆研学,台阿两地的“双向奔赴”正用实际行动架起了大海与大漠、传承与希望的心灵桥梁,让两地青少年双向奔赴、深度交流、和合融情,让山海不再遥远、心灵紧密相连。

  有形融情:让情谊生根发芽

  在沙漠之门景区的启动仪式上,去年曾赴台州“圆梦看海”的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艾丽菲热·艾麦提,此次也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迎接来自台州的朋友。“感觉有种莫名的熟悉,因为之前我们去台州的时候,是他们来接待我们,这次我们来接待他们,感觉大家的感情更加深厚了。”艾丽菲热·艾麦提说。

  礼物交换环节成了最动人的瞬间。阿拉尔青少年为台州伙伴戴上绣着艾德莱斯花纹的帽子,台州学生回赠带着海风气息的海螺;主办方互赠“家国梦·援疆情”玻雕与书法作品,“筑牢共同体,台阿一家亲”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顶帽子我要好好收着。”台州学生小心翼翼地捧着新帽子,脸上满是珍视。他们与阿拉尔的学生达成约定:“以后要写信分享彼此的生活,让这份友谊一直延续下去。”孩子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石榴籽,紧紧依偎,不分彼此。

  礼物在手中传递,情谊在心间生根。这一场“有形互动”,不仅仅是物品的交换,更是心与心的连接。它让台阿两地青少年在具体可感的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彼此的真诚与热情,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沙丘之上,众人手持萤火棒,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中,台阿青少年们的激情被瞬间点燃,自豪与感动交织,这份同声合唱的旋律在沙漠中久久回荡。

  篝火旁,跃动的火焰瞬间照亮了数百张青春的脸庞。两地青少年一起手拉手围着篝火翩翩起舞,舞步从生疏到默契,情谊在欢笑中升温。

  午夜的打铁花表演更是将氛围推向顶点,1600℃的铁水泼向夜空,化作漫天星火,与手中的萤火棒交相辉映,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呼,脸上洋溢着兴奋与震撼。

7bf4985c5a0017d6ef6c89bb6a7577ba

  “我爱浙疆,台阿我和你”“沙盟海誓情,和合石榴红”“沙海和合,籽籽同心”……驻立在沙漠里标语牌随处可见。“路桥批发市场进塔漠,能带回整支驼队“带着玉环文旦香的脚印,丈量着塔克拉玛干的月光”“三门青蟹沙漠换新甲,照样横着走”……充满台州和阿拉尔地域和合的特色标语,让沙漠之门的夜格外温馨,两地学子和游客们纷纷在台阿共情打卡区拍照留念。

  有感融情:让精神同频共振

  在沙海老兵红色教育基地,学生们静静聆听着70多年前沙海老兵的感人故事。当听到老兵们奋不顾身,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风餐露宿、负重前行,徒步穿行15天为新疆带来解放与和平时,每个人的内心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老兵精神如同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走进三五九屯垦纪念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学生们在这些珍贵的史料前驻足沉思,真正读懂了“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几万里,屯垦在天山”所蕴含的兵团精神。

  睡胡杨景区里,千奇百怪的胡杨造型让学生们惊叹不已。这些历经千年风沙洗礼的胡杨,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胡杨精神。

  站在塔河源,望着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奔腾着汇流成塔里木河,学生们心中涌起别样的感悟。三条河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滋养着这片土地,就像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说礼物交换是看得见的情谊纽带,那么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则是这场研学之旅中“看得见又摸不着”的精神滋养。它们让台阿两地的青少年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让团结奋进的种子在心中茁壮成长。

  “以前觉得新疆的故事很远,现在才懂,老兵的坚守、胡杨的顽强,和浙江人敢闯敢拼的劲头一脉相承。”同学们的对话,道出了精神同频的真谛。这种共鸣早已超越研学本身。

4bd5e4e9e296c243de6b7d284641476d

  从东海之滨到大漠深处,从“看大海”到“看大漠”,这场和合融情“三交”活动,让台阿青少年沙海相遇中深化友谊,在文化和合中增进认同,在精神共鸣中汲取力量。这场跨越5000公里的 “双向奔赴”就如引擎,随着更多“大漠孩子”与“大海孩子”双向奔赴,就如万沙聚塔、百川归海汇聚磅礴伟力,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卿朋 胡丹)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