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新源县:青山绿水引客来 牧民捧起“生态金饭碗”

新源县:青山绿水引客来 牧民捧起“生态金饭碗”

2025-07-30 19:00:42 来源:新源县融媒体中心

  盛夏时节,新源县坎苏沟草木葱茏、溪流潺潺。峡谷间的木屋升起袅袅炊烟,马背上的牧歌随风飘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驻足流连,感受草原与峡谷绘就的独特魅力。而这片美丽风景,正悄然改变着当地牧民的生活。

  7月28日,走进坎苏沟,只见云杉、松柏与各类野生果树遍布其间,草地与林木错落有致,奇藤异树杂生其中。牛羊悠闲漫步,牧民们搭起毡房建起牧家乐,为这片秘境增添了烟火气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的深度探寻,坎苏沟凭借绝美的秘境风光、凉爽清透的气候以及无门票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让这片“养在深闺”的美景逐渐为人所知。

  四川成都游客陈丹丹说:“我是从四川成都过来的,一直想要过来感受一下新疆的美丽,来了之后我发现这里真的挺凉爽的,景色很美,也没有收费,感觉还挺好的。我们可能也会露营,晚上可能也会在这睡,感觉挺好的。”

  随着游客量逐年攀升,当地牧民纷纷从农牧业转向旅游服务业。有的开起农家乐、民宿,用羊肉串、马奶酒等特色饮食招待客人;有的化身向导,带领游客深入峡谷探秘境;还有的摆起摊位,售卖民族服饰以及手工艺品。如今,坎苏镇的毡房、民宿、特色餐馆已发展到五十余家,直接带动数百名牧民就业。

  坎苏镇阔克托别村村民吾兰·沙布尔别克说:“我们家在坎苏沟里面在卖马奶子,一天能卖个四五十公斤,收入大概在七八百块钱。随着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了。”

  此外,今年新源县在坎苏镇推进观景台平价餐饮广场配套设施建设,不仅在观景台安置了7座快餐零售经营木屋,引入旅游纪念品、水果、干果、蜂蜜等农特产品销售业态;还利用其中1座木屋,设置了工会驿站、司机之家、暖“新”驿站等党群综合服务点,为过往游客提供打卡拍照、歇脚如厕、购物补给等贴心服务。坎苏镇哈萨克买里村的金存花,从前是一名家庭主妇,如今在这里经营着两个摊位,主要销售民族服饰及薰衣草等旅游产品。

  坎苏镇哈萨克买里村村民金存花说:“政府新建的小木屋,我租了两个摊位,现在游客也多,一天能挣七八百块钱。给我们家增加了一份收入。”

  在进入坎苏沟的必经之路上,许多家民宿错落分布。民宿的员工们正忙着准备午餐,迎接游客。

  坎苏镇某民宿负责人陶满说:“我们的民宿一共有13间房,现在随着坎苏沟的名气越来越大,外地来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的客房每天满客,同时我们还有餐饮。开业以来收入还挺不错的。”

  如今,坎苏沟的牧民们主动参与景区环境维护,捡拾垃圾、保护植被,用行动守护着赖以生存的“金山银山”。

  坎苏镇阔克托别村村民巴勒肯·吐尔别克说:“现在游客多了,把我们家里的毡房收拾出来当民宿,还有特色美食,两个多月能挣三四万块钱。所以我们要更加爱护环境,守护我们的家园。”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坎苏沟风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0%,旅游收入大幅提升。下一步,新源县将继续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打造更多高品质旅游体验项目,让牧民在守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共享旅游发展红利,让坎苏沟的青山绿水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新源县融媒体中心 曹小娟 张文庭 曲海霞)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