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保供迎峰度夏,解燃“煤”之急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遭遇持续性高温天气,用电负荷节节攀升。电煤作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其运输效率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和民生基本需求。在这场迎峰度夏的能源保供战中,新疆铁路部门勇挑重担,科学调配运力,为各地缓解燃“煤”之急,构筑起坚实的能源安全防线。
科学运筹,畅通保供“大动脉”。面对高温催生的电煤需求高峰,新疆铁路部门以精准调度打通运输梗阻。通过建立“需求—生产—运输”动态监测体系,实时掌握电厂存煤警戒线、煤矿产量波动及仓储周转数据,拆解运输链条,优先保障电煤装车挂运,增开万吨重载列车,将兰新铁路等干线通道通过能力提升至日均150列以上。调度指挥中心推行“24小时需求响应+即时调度”机制,对南北疆22家保供煤矿实施“一矿一策”运输方案。每逢三方协调会,铁路、地方、企业共同研判产运销数据,仅7月就根据煤矿增产信息调整运输计划18次,让8240.13万吨累计运量化作稳定供应的“定海神针”,确保了电厂“粮仓”始终充盈。
通道联动,构筑能源输送“立交桥”。新疆铁路部门聚焦疆煤外运,打满兰新铁路、格库铁路、临哈铁路等出疆通道能力,增开跨局煤炭专列320列,5076.1万吨疆煤跨越3000多公里,精准注入中东部电厂的“燃料箱”。通过“多点辐射、干线贯通”的运输格局,不仅让新疆煤炭资源突破地理局限,更成为国家能源调配的“平衡器”,以“疆煤外运”的上游保障,彰显新疆在全国能源版图中的战略地位。
模式创新,激活运输效能“加速器”。在“应装尽装” 原则下,创新举措持续涌现。新疆铁路部门开发“网上订舱” 系统,企业可实时查询空箱位置并预约装车;哈密站改造自动化装车站,单列装载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这些微观层面的突破,让“疆煤外运”实现了“更快”“更好”,为能源保供注入持久动能。新疆铁路部门同步加强人员安全作业培训指导,强化货源组织、班列网上订舱、装卸车组织等环节全流程盯控,确保电煤装得快、跑得稳,更能安全到。
在电煤运输的关键期,铁路部门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内涵和意义。当一列列满载煤炭的货运列车沿着铁路网络纵横奔驰,将煤炭源源不断地送往所需城市,它们不仅为夏日里的人民送去清凉,更在关键时刻为社会稳定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丁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