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上的“铿锵小花”——记伽师县青少年女子足球队的姑娘们
当裁判吹响终场哨声时,13岁的布合丽恰木・热西提重重跪倒在草皮上。汗水混着泥土在她晒得黝黑的脸颊上冲出两道白痕,右腿膝盖上的纱布已被新渗的血渍染红。这个在前锋线上如风般奔跑的姑娘,死死盯着对方门将抱在怀里的足球,倔强地抿着嘴唇,直到队友杰米拉・艾力跑过来扯了扯她的球衣,她才吸了吸鼻子站起来,露出一口白牙笑了。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援疆杯”初中组足球联赛喀什地区预选赛的决赛中,伽师县青少年女子足球队惜败于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青少年女子足球队,与冠军擦肩而过。但让布合丽恰木・热西提和她队友们欣慰的是看台上此起彼伏的“伽师加油”声,这早已盖过了胜负的重量。
扎根足球场的热爱
午后3点,伽师县巴仁镇中学足球场塑料座椅被晒得发烫,场边的温度计红针指向40℃刻度。
18位穿着洗得发白球衣的姑娘分成两组,正在进行对抗训练。足球在滚烫的草皮上弹起时带着蒸腾的热气,盘带时球鞋碾过草叶的声音、传球时脚背撞击球面的声音、射门时球网被冲击的声音,在空旷的球场里交织成独有的交响,好像为足球这项运动注入蓬勃的活力。

“加速跑!别让球出边线!”46岁的教练依马木・买买提蹲在场边,笔记本上记满密密麻麻的符号——这是他带球队20年的习惯。年轻时他是伽师县足球队的前锋,现在儿子在喀什六中踢球,而这群平均年龄14岁的姑娘,是他最珍视的“沙漠玫瑰”。这支成立于2011年的女子足球队,现役队员平均年龄14岁,多为初中二年级学生。
每天清晨8点,当县城还在沉睡,这些姑娘已在操场开始了体能训练,绕着400米跑道跑圈是家常便饭。下午5点半放学后,卸下书包的姑娘们又会准时出现在足球场上,两个半小时的训练里,基本功打磨、战术演练、分组对抗轮番进行,直到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
“丫头们比小子能吃苦。”依马木望着场上争顶的身影,他黝黑的脸上刻着风霜,唯独谈起队员时眼睛发亮:“每天训练结束,她们的衣服能拧出半杯汗,但从没听见谁喊过累。”
场边的器材室里,整齐码放着十几双磨掉钉的足球鞋。最旧的一双鞋头开了口,是队员杰米拉・艾力的。“这双鞋陪我踢了两年,舍不得扔。”13岁的姑娘拨了拨额前的碎发说。这是她为数不多能展现爱美的时刻,为了踢球,她剪掉了最珍惜的长发,“短发跑起来不碍事,但还是喜欢偶尔捋一捋刘海。”
因足球联结的青春
杰米拉与足球的缘分,始于哥哥的一次偶然。两年前的暑假,哥哥要去学校训练,被“缠”着非要跟去的杰米拉在球场边捡球时,展现出惊人的奔跑速度。哥哥的教练喊住她:“小姑娘,要不要试试?”一脚精准的脚背传球让教练眼前一亮,从此她的书包里多了一双足球鞋。

“刚开始妈妈不让我踢,说女孩子应该安静温柔点,踢足球会晒成黑炭。”杰米拉边说边颠着球,足球在她脚面灵活地跳跃。“后来看到我在县里比赛拿了奖状,她就每天帮我洗球衣了。”杰米拉的床头贴着两张照片,一张是自己剪短发那天拍的,眼里含着泪却咧着嘴;另一张是和哥哥的合影,兄妹俩穿着球衣勾着肩膀,球鞋上还沾着没擦干净的泥。
而布合丽恰木的足球启蒙者同样是哥哥。这位如今在伽师县一中踢球的少年,在妹妹7岁半的时候就开始教妹妹踢球。
“哥哥说,踢球不仅能跑快点,还能变勇敢。”布合丽恰木挽起裤腿,膝盖上那片尚未愈合的擦伤清晰可见——这是昨天训练时留下的。当被问起疼不疼,她立刻摇头说:“这点伤不算什么,上次哥哥为了救球撞在门柱上,比这严重多了。”
母亲曾激烈反对她踢球,每次看到女儿腿上的新伤痕都会掉泪,虽然轻声责怪,但把药膏抹在伤口上时的手轻得像拈着羽毛。“有次她偷偷去看我比赛,我进了球回头看时,发现她在擦眼睛。”布合丽恰木的声音轻下来,指尖无意识地抠着球鞋上的裂缝,“现在她会叮嘱我‘别太拼’,但不再说‘别踢了’,我过生日的时候妈妈还送给我了新足球呢!”她昂起倔强的小脸骄傲地说。
在这支队伍里,“哥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18个姑娘中,有12个的哥哥或弟弟在踢球。依马木教练说:“足球在伽师县像条纽带,把一个个家庭连起来,也把孩子们的梦想串起来了。”
永不褪色的拼劲
比赛失利那天,布合丽恰木在更衣室哭了十分钟。当依马木教练走进来时,她立刻擦干眼泪:“教练,我知道哪里错了,下次一定能进球。”这个在场上从不服输的前锋,会把每次失误记在笔记本上,如今本子已经写满了大半本。
“她们比我当年能拼。”依马木望着正在进行折返跑的队员们,想起自己年轻时踢球的场景,“以前我们缺场地、缺器材,现在条件好了,这些丫头更懂得珍惜。”他的手机里存着一段视频:去年冬天,雪刚停,队员们就自发扫出一块场地训练,训练时姑娘们哈出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但她们脚下的足球却从未停歇。

训练结束时,姑娘们排着队向教练鞠躬,然后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明天的战术。布合丽恰木把受伤的膝盖凑到杰米拉面前:“你看,今天结疤了。”杰米拉伸手轻轻碰了碰:“明天我给你带爸爸给我买的新药膏,可管用啦。”
依马木看着打闹的队员们,在训练日志上写下:“今天的对抗赛,布合丽恰木的跑位更灵活了,杰米拉的传球准确率提高了3%……”他说这些数字背后,是姑娘们在作业本上从“不及格”到“优”的蜕变,是家长从反对到带着馕和水来场边观望的转变。
这些数据背后,是比胜负更重要的成长。
当最后一缕阳光离开球场,器材室的灯亮了。布合丽恰木正在给足球打气,杰米拉把明天要穿的球衣叠得整整齐齐。窗外,风呼啸而过,却吹不散室内此起彼伏的笑声——那是属于伽师县青少年女子足球队的,带着泥土与汗水气息的青春回响。(李霖 董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