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托里县:“外来客”变“致富带头人” 蔡红高在托里戈壁种出“水财富”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31日电(王子荣)走进托里县铁厂沟镇阿勒帕萨勒干村瑞丰家庭农场,偌大的鱼塘珍珠般串在一起,水面流光倒影,鱼虾跳跃,百鸟啼鸣,满目是诗情画意的自然生态美景。
2024年6月,40多岁的蔡红高凭着多年的渔业养殖经验,带着妻子从江苏盐城,来到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托里县铁厂沟镇阿勒帕萨勒干村,投资200多万元承包了在戈壁滩上建起的2座占地400余亩的渔场,办起了家庭农场,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及批发。
“开办家庭农场前,铁厂沟镇政府和村委会,主动与上级管理部门协调,为我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完成了相关证照办理手续,让我干好水产养殖业的信心倍增!”蔡红高说。
从鱼米之乡到戈壁小村,蔡红高发展生态养殖的初心未改。承包渔场后,他在鱼塘四周种植了榆树、垂柳、海棠、红柳等观赏树种,水里也养植了芦苇和荷花。鱼塘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养殖的水产品和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生长和栖息环境,也使这里的水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善,如今白鹭、赤麻鸭、红骨顶鸡等对栖居地水质要求很高的国家级保护鸟类,一年四季都常驻在渔场里,初步形成的良性循环、绿色健康的生态养殖模式,让这里真正变成了鸟类的天堂和水产品养殖的家园。
在鱼塘现场,养殖的螃蟹、小龙虾、鲤鱼、甲鱼等水产品灵动鲜活,在渔场务工的哈萨克族小伙正忙着收起地笼,把笼内的螃蟹、龙虾、鲤鱼等装入专用的水桶,准备装车外运。据蔡红高介绍,他所养殖的水产品全部凭着良好的品质、优惠的价格和贴心细致的售后服务,已开始陆续销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塔城、额敏、托里县等地水产市场和各大餐饮店,再加上鱼、蟹苗孵化、批发销售等计算,预计年销售额可超过100万元。
承包渔场见到了效益,蔡红高又想到了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今年6月,他再次投资100多万元,充分利用渔塘养殖水产品优势,在镇里的闹市区开了一间大型火锅店,自产自销式的搞起了“闭环式经营”,开发出了以自产、无污染的河鲜为主要食材的主题火锅,吸引各地的“老饕”们慕名前来品尝,并招募了近20位各族村民在店里和渔场里务工。哈萨克族村民阿依古丽·沃斯拜说:“我在火锅店做服务生,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家里的收入高了,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
经过一年多的拼搏,如今的蔡红高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自己富了,村民收入多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美了。
从十里戈壁到如今的鱼蟹满塘,说起今后的发展,阿勒帕萨勒干村党支部书记杨鹏表示,后期,我们会结合“实干争先年”主题活动,以“一起益企”和当好服务发展“店小二”的精神,大力支持他继续发展好水产养殖和餐饮业,努力打造“渔业+餐饮+旅游+农庄”的新发展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水产产品,促进百姓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出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