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马蹄飞舞处碧血照丹心 舞剧《骑兵》亮相舞蹈节

马蹄飞舞处碧血照丹心 舞剧《骑兵》亮相舞蹈节

2025-08-05 19:03:15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5日电(许多熹)8月4日晚,新疆人民会堂里舞剧《骑兵》的旋律还未彻底散去,全场观众如潮水般的掌声就比舞台灯光先一步响起。这部由内蒙古艺术剧院歌舞团带来的大型原创舞剧,完成了它在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首演。

  成长线里的“家与国”

  该剧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在外读书的蒙古族青年学生朝鲁,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欺辱奋起反抗,辍学回到故乡,遇到了美丽的姑娘珊丹,两人产生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后来朝鲁从解放军队伍中受到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感召,心中燃起新的理想选择,毅然决定穿上戎装奔赴战场。

  《骑兵》的核心是“人”的成长。全剧以蒙古族青年朝鲁的生命历程为线索,讲述了他从青年学生、牧马人到勇敢无畏的骑兵英雄的转变。朝鲁的成长,离不开爱人珊丹与战马尕腊。在剧中,恋人情、战友情、家国情三线交织,多角度叙事让剧情既有“家”的温暖,也有“国”的厚重。

  用舞蹈重构“骑兵”

  《骑兵》中最具标志性的,是“人演战马”的设计——没有木偶,没有道具,舞者仅用舞蹈技巧来诠释马的灵性。饰演战马尕腊的舞者巴音达来身姿灵动、脚步踢踏,高昂起头颅,舞步之间尽是马儿的骄傲优雅与桀骜气质。这种用舞蹈动作以人演绎战马的手法,让每个动作都成为观众记忆中不可磨灭的闪光点。

  蒙古舞的“碎步”“抖肩”、马舞的“奔跃”“踢踏”、萨满舞的“旋转”“祈福”,形成独特的草原叙事。此外,舞美的设计如地平线、草坡线的空间划分,让舞台有了草原的辽阔起伏与空间的不同。剧中内蒙古特色旋律,则成为观众情感的催化剂——当《骑兵魂》一幕响起时,朝鲁和骑兵战士单臂举起马刀的造型,在灯光下形成永恒的丰碑,让观众瞬间泪目,掌声雷动。

许多熹 摄
许多熹 摄

  游客蒋女士已经是第五次观看舞剧《骑兵》了,她非常激动地告诉记者:“我觉得内蒙古艺术剧院的男群舞超级棒,我每一次看到这部剧的时候,真的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舞台”到“心灵”的共鸣

  《骑兵》的魅力,在于它用真实的故事传递真实的精神。在《骑兵》的背后,是无数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骑兵英雄,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骑兵》的成功,在于让英雄走进观众心里。正如舞者巴音达来所说:“希望通过这部舞剧让大家感悟到先辈们力量的同时,也通过我们真挚的感情让大家感受到同生死共命运的战友情谊、家国情怀。”

  作为中国舞台艺术史上首部以骑兵为题材的大型原创舞剧,《骑兵》于2020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2022年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骑兵》用舞姿书写的精神史诗,不仅是对内蒙古骑兵的致敬,更是骑兵精神的当代传递——当观众为朝鲁的成长鼓掌、为尕腊的牺牲流泪时,骑兵精神,正在与当代人产生“共鸣”。

【编辑:袁晶】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