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激活乡村振兴“密码”
眼下,正是水产养殖的上市季,在温宿县托乎拉乡尤喀克库尔巴格村,水产养殖户抢抓农时忙捕捞、上市。
8月4日早7时,养殖户楼忠明穿好连体水裤,到家门口的虾塘里收网捞虾。他攥紧网绳用力一提,沉甸甸的虾网被缓缓拉起,只见网中小龙虾翻腾跳跃。自6月中旬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进入收获季,这样的采收场景每天都在上演。目前已经捕捞小龙虾近3吨。
“我们每天必须在早上九点前完成收网,因为太阳出来气温升高会对小龙虾造成损伤。” 楼忠明擦了擦额头的汗说,傍晚下网、清晨收虾,成了他雷打不动的工作。
2016年开始从事水产养殖,楼忠明凭借对水温、水质的精准把控,养出的龙虾普遍个头大、肉质好,成了采购商争相收购的“抢手货”。
“小龙虾现在价格在每公斤135元至155元之间。”楼忠明扳着手指头算增收账,他说,按目前情况看,他家的小龙虾亩增收上万元。尝到水产养殖甜头的楼忠明,2020年成立了金温宿水产养殖公司,建起虾苗育种基地,引进澳洲龙虾品种,探索“稻虾共作”模式。如今他家的养殖规模已扩展到60亩鱼塘,形成“小龙虾为主、澳龙补充”的多元格局,一条完整的龙虾养殖产业链正逐步成型。
近日,走进柯坪县绿色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园,24个圆形养殖池如同银色的聚宝盆,20个方形养殖池整齐排列,池水清澈透亮,阳光洒下,能清晰看到水底虾蟹游动的身影。
“我们已成功培育出罗氏沼虾30余万尾、南美白对虾15万余尾、红膏鳌虾5万尾,还有600公斤的大闸蟹。”该产业园负责人王孔会开心地说,首批大闸蟹虾即将在中秋节前上市。
这几年,柯坪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打破地域限制,在戈壁荒滩上发展“水产”养殖,让昔日的荒芜戈壁变成“海鲜基地”。
王孔会介绍,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该产业园全力推进“海鲜陆养”项目。研发出“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并采用循环水技术,养殖的水体经过净化后用于蔬菜种植,实现了生态循环与资源高效利用。
不完全统计,柯坪县绿色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园内各类海鲜养殖数量达到500万尾,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可超过200吨。因养殖的海鲜等水产品,肉质细腻、口感鲜美,而且健康无污染,柯坪县养殖的海鲜不仅在满足当地群众吃上活海鲜的同时,还远销其他地州市乃至全国各地。
近日,在拜城县米吉克乡亚阔坦村水产养殖基地,养殖户正忙着捕捞鲤鱼和草鱼,一条条大鱼鲜活肥美,在网中活蹦乱跳。有着30多年养殖经验的养殖户杜清亮,凭借着科学化管理,他养殖的草鱼、鲤鱼等四大家鱼肉质紧实鲜嫩、品质上乘,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近年来,拜城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并构建起颇具规模的渔业发展格局。统计显示,截至今年,拜城县水产养殖面积达9000余亩,预计产值超8000万元,水产养殖已成为拜城县乡村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一直以来,地区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让天蓝地绿水清的阿克苏成为现实,这也为发展生态养殖奠定了基础。目前,地区水产养殖面积(含水库)达5.2万亩,养殖数量呈递增趋势。统计显示,2023年,地区年水产品产量达2.28万吨,同比增加0.18万吨,增长8.8%,2024年,地区全年水产品产量2.60万吨。(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赵新昌 艾热提·加沙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