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县农信社为“飞手”插上致富之翼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新疆福海县万亩葵花竞相绽放,黄色的海洋上一架架植保无人机格外引人注目。夕阳下,“飞手”赵新熟练地操作着控制器,只见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像挂着一道彩虹似的飞翔在大田里。“要不是福海县农信社给力,我现在哪能成为‘供不应求’香饽饽呢?”赵新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高兴地说道。
别看赵新操作着无人机技术娴熟,其实“飞手”是他的第二重“身份”。“90后”的赵新经营着一家汽车修理铺,眼看植保无人机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凭借对各类机器设备熟悉的丰富经验,他也动起了购置无人机的心思。

单说买植保无人机,四五万的价格倒是还能接受,但要保障无人机远距离作业,还得配备拉运“专车”、发电机、水箱、药罐等一系列设备。正当他为资金缺口犯愁时,福海农村信用社主动送来“及时雨”,为他发放了28万元的生产经营贷款,使他顺利购买了无人机和微型货卡、发电机、水箱等配套设备,华丽转身成为全县数一数二的“飞手”,吃到了“低空经济”盛宴。
“现在是分秒必争的田间管理关键期,以喷施叶面肥和杀虫剂为主。天气炎热会影响药效,只能太阳下山后打药,无人机一晚上最多可喷洒近1200亩地,速度比人工喷药快几十倍,节约几十号劳动力呢”,赵新略显自豪地说,按每亩地4元计算,除去成本,每天收入近2400元。
三年期的贷款,他一年就全部还完,今年赵新又从农信社贷款30万元对植保无人机进行了更新换代,白天汽修店照常营业,晚上无人机打药也不耽误,跨界成为“新农人”的赵新,他的致富路可谓是一根甘蔗两头甜。
跟随“无人机”一路向东飞过乌伦古河,福海县喀拉玛盖镇“新农人”张翔宇也操作着无人机忙得不亦乐乎。
“从几年前一机难求,到现在百家争锋,无人机这个市场要拼速度、拼质量、拼服务”张翔宇说,大家都开始“卷”起来了。
为了在无人机这个新兴市场站住脚,张翔宇另辟蹊径,决定开一家集无人机销售、智能农业管理、农作物防治等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服务中心。
“多亏了福海县信用社的5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我的鹏驰农业服务中心顺利开业,赶上了第一波红利”,张翔宇得意地说,有了农信社资金支持,加上无人机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大家购买、更新换代的热情无比高涨。
从“飞手”到“卖家”,借助植保无人机的广泛应用,让张翔宇实实在在“飞上”了致富路。
据统计,截至6月末,福海县农信社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4.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5亿元,增幅13.03%,其中发放包括植保无人机在内的农机具购置贷款1942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677.64万元,增幅达346%,助力县域无人机保有量从5年前的个位数增长至目前160余架。(尤文俊、杨飞、加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