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自治区“天山英才”社科普及人才社科普及宣讲进乡村活动在叶城开展

自治区“天山英才”社科普及人才社科普及宣讲进乡村活动在叶城开展

2025-08-11 18:35:20 来源:叶城零距离

  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提升公众文化素养——自治区“天山英才”社科普及人才社科普及宣讲进乡村活动在叶城开展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科学普及,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提升各族群众社科文化素养,8月9日,自治区“天山英才”社科普及人才社科普及宣讲进乡村活动在叶城县依提木孔镇亚勒古孜巴格(7村)开展。本次社科普及活动主要聚焦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扎根中华文明沃土中的新疆古代服饰文化、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艺术等方面,为基层群众带来了一场思想与文化的盛宴。

  新疆大学驻叶城县依提木孔镇亚勒古孜巴格(7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艾尼瓦尔·艾则孜书记介绍了参与本次活动的自治区“天山英才”社科普及人才及社科普及宣讲进乡村活动情况,表示了对自治区“天山英才”社科普及人才的欢迎。宣讲活动在叶城县依提木孔镇亚勒古孜巴格(7)村村民的掌声中拉开帷幕。

  自治区“天山英才”社科普及人才、新疆大学社会科学处唐先滨教授作《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社科普及宣讲。唐先滨教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当前面临的复杂形势,强调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他结合生动的案例,号召村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增强防范意识,明辨是非,坚决抵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共同筑牢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思想根基与人民防线。

  深挖文化根脉,展现交融魅力。自治区“天山英才”社科普及人才、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教授、丝绸之路服饰艺术研究基地负责人信晓瑜教授以《扎根中华文明沃土中的新疆古代服饰文化》为题,带领村民穿越时空长廊。她以详实的考古发现、精美的图像材料,以及其团队根据服饰文物复原的新疆古代服饰实物展示了新疆古代服饰如何在丝绸之路的宏大背景下,生动记录和体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辉煌历史。新疆服饰文化既是地域特色的彰显,更是中华文明包容并蓄、生生不息的璀璨结晶。

  传承艺术经典,浸润时代心灵。自治区“天山英才”社科普及人才、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唐妤婧副教授带来《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艺术》的精彩分享。她系统梳理了从简牍帛书到线装古籍的装帧演变,细致讲解了不同时期书籍的材质、形态、结构及审美特征并与村民一起互动制作手工装订书籍。唐妤婧副教授强调,书籍装帧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华文明精神载体演进的直观体现,其蕴含的匠心与智慧,至今滋养着现代设计理念,是文化润疆、丰富各族群众精神世界的宝贵资源。

  本次宣讲活动是文化润疆工作的生动实践,不仅增加了群众对国家安全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而且,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新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润物无声中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相互尊重、欣赏与融合。

  叶城县依提木孔镇亚勒古孜巴格(7)村返乡大学生阿布都如苏力·阿布力米提表示:“通过参加社科普及宣讲进乡村活动,开拓了我的视野,认识到了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国家安全就在我们身边。除此之外,对新疆绚烂的服饰文化和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艺术优良全面的了解,深刻认识到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中交融互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见证”。

  来源:叶城零距离 作者:热孜万古丽·买买提肉孜

【编辑:孙亭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