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内外的友谊交响——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侧记
当终场哨声在深喀基地响起,上海女足点球夺冠,“石榴花开青春绽放”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竞技篇章落幕。然而,来自全国21支队伍的329名足球少女,在喀什5天的时光里,共同谱写的关于友谊、文化与民族团结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她们在绿茵场上奋力拼搏,比赛之余,还穿梭于喀什古城、探访博物馆、流连夜市,在足球架起的桥梁上,在喀什这座千年丝路名城的见证下,完成了一场超越竞技的深度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绚烂绽放。
足球为桥:在彼此的青春里相遇
8月9日,上海门将扑出决胜点球的瞬间令人心潮澎湃,但赛后场下的温情更动人心弦——湖北队队长李嘉宜轻轻搂住泪痕未干的上海门将,相互慰藉;宁夏队员的背包里,珍藏着广东队朋友手写的早茶店地址;福建队员叶灵熙自创的“双手比心”手势,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姑娘热依玛模仿并传递开来,小小的动作,成了无声的友谊密码。

小组赛中,宁夏队后卫失误丢球后自责落泪,队友们瞬间围拢,紧紧拥抱:“我们一起再进一个!”十秒之内,集体的暖流便蒸干了泪水。甘肃队挺进八强后,小将们主动走向对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队,与他们握手、合影。队长张楠由衷感慨道:“场上拼尽全力,场下相亲相爱,这才是足球的真谛。”
即便提前出局,各地球队也格外珍惜这相聚的时光,纷纷相约再战友谊赛,以球会友,切磋交流。当新疆队与山东队赛后高呼“天山泰山心连心”时,山东队员卢小溪热情地将刚买的烤包子塞到新结识的维吾尔族伙伴手中,面香裹着情谊,深深烙进每个人的记忆。正如上海队教练钱惠说:“比赛分数终会定格在记分牌上,但姑娘们互相添加的微信、交换收藏的石榴籽手串,正悄然编织着一条更长更久的情谊纽带。”
古城寻脉:文化浸润中心灵共鸣
赛事休整日,喀什古城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球鞋上还沾着草屑的足球少女们,兴致勃勃地探访这座千年古城。在“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飘香的店铺前,宁夏姑娘赵冰冰品尝着酸奶刨冰,联想到赛场上的动作:“足球场上的急转变向和舞蹈里的旋转裙摆,原来都需要扎实的脚下功夫!”
喀什地区博物馆成为生动的第二课堂,山东队的后卫徐晨曦在“历代疆域变迁图”前驻足,惊喜地发现家乡的历史印记;安徽队的储张弦被展柜内一件宋代绢棉长袍的精美缂丝工艺所震撼,改变了来之前对新疆“只有紫外线强”的片面印象。福建队的邹雨嫣仔细比较着喀什生土建筑与家乡福州三坊七巷的不同肌理,一旁的维吾尔族讲解员阿依古丽微笑着解释:“这里的墙吸收阳光,是暖的;福州的墙浸润雨水,是凉的。但街巷里流淌的人间烟火气,一样温暖人心。”
夜幕降临,汗巴扎夜市热闹非凡。甘肃姑娘被烤包子的香气吸引,广东队员兴致勃勃地帮新疆小贩吆喝无花果,山东队的卢小溪举着硕大的羊肉串向家人打视频:“看!比济南的大多了!”大家品尝着天南海北的小吃,用不同的口音交流,笑声融在温暖的灯光里——这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不知不觉就把彼此的心拉得更近了。
喀什答卷:赛事背后的青春奉献
赛事的流畅运行与深度交融,离不开喀什保障团队的周密支撑。深喀基地后勤组从舒适的住宿、可口的餐饮,到平整的场地、及时的医疗保障,每一个关键细节都力求完美,为赛事打下坚实基础。西部志愿者和喀什大学学生用行动诠释着青春奉献的意义——引导解说、全程陪伴、烈日下的物资搬运,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8月6日终场哨响,绿茵场变身舞蹈课堂。多省姑娘们手挽手跳起麦西来普,“手腕要这样翻转!”新疆队米合热班·亚尔买买提握着上海队朱玟玟的手耐心示范,这对日间的对手踏着同一节拍共舞。“足球让我们相识,舞蹈让我们相知!”朱玟玟笑语盈盈。陕西队赵思雅高喊:“我们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
这份由服务保障孕育的团结共鸣,在少女们心中激荡。彝族女孩比曲么日牛动情地说:“足球让我走出凉山看见中国;喀什,让我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与多彩。”山东队长邓淑瑜兴奋地展示着与各地队友交换的徽章:“新疆拉条子香,上海小笼包也棒!”她包里塞满青岛鱿鱼丝寻觅新疆伙伴分享——体育语言在此刻超越地域。
随着各省少女带着友谊信物踏上归途,一粒粒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向全国。这场在喀什以足球之名相聚的青春盛会,不仅展现了体育的非凡魅力,更生动谱写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篇章,向全国展示了喀什举办大型活动、促进民族团结的卓越能力与担当。“石榴花开”的团结故事,在喀什绽放出跨越山河的时代芬芳,余韵悠长。(陈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