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犁县塔里木乡:小油馕“触网”飘香 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清晨的尉犁县塔里木乡库万库勒村,巷陌间弥漫着麦香与芝麻香交织的独特气息。阿依先木古丽·库尔班正将刚出炉的小油馕码成金黄的“小山”,芝麻粒在朝阳下闪着微光。“现在每天能卖200多个,是以前的两倍多!”她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满是藏不住的笑意。这抹笑意背后,是村“两委”干部手机里活跃的微信群,是村民们日渐鼓起来的钱袋子里,更是一个传统手艺“破圈”的生动故事。
库万库勒村的小油馕,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纯手工揉面的筋道,本地清油的醇厚,果木炭火的微焦,让这枚巴掌大的馕饼承载着三代人的匠心。可多年来,再好的手艺也怕巷子深——摊位守着村口,客源多是乡邻,遇着阴雨天,馕卖不动,制作者心里就发堵。“以前就守着这个小摊,最多卖给村里人,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咱这好馕。”阿依先木古丽·库尔班回忆起过去,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不能让好东西窝在村里!”库万库勒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馕产业帮扶小组”,决心为小油馕打开新销路。干部们拿着手机走遍全村的馕摊,用镜头记录下最真实的烟火气。阿依先木古丽·吐尔逊揉面时胳膊上暴起的青筋、木桌上扬起的麦粉细尘,烤炉里渐渐鼓起的馕坯、刚出炉时烫得直转圈的金黄馕……这些带着温度的画面,被配上“家人们,咱本地手工馕出炉啦!纯正好料,一口香到心尖”的朴实话语,发进了辖区所有微信群。
居民群、单位工作群、商户交流群……干部们化身“云端推销员”,挨个群”吆喝“,更让人惊喜的是,常买馕的村民成了“野生代言人”——“我家娃每天放学都要啃两个,比零食健康多了!”库万库勒村村民帕提古丽·艾山在群里的一句实话,吸引了不少人追问价格和购买方式。干部们顺势推出“线上预订+送货上门”服务,每天在群里更新库存、统计订单,再帮制作者把热乎的馕送到客户手中。
“现在不光本村人买,县城的人也会专门来订,说咱的馕有‘家乡的味道’!”库万库勒村村民阿依先木古丽·库尔班笑着说,如今孩子学费、老人药费都不愁了,这馕真是变成‘致富馕’了!”
下一步,塔里木乡库万库勒村将以小油馕产业为起点,深挖传统美食的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聚焦品质升级,规范标准、丰富品类,打造特色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借力线上平台,联动商超与文旅场景,推动产品走出县域。同时,以馕产业为纽带,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兴一村”的致富格局,让油馕香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味道。
来源:尉犁零距离 阿曼尼沙汗·喀迪尔 古在力努尔·图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