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832工程”社会实践团师生走进柯坪

用脚步丈量祖国疆土,将青春写在中国大地。2025年7月30日至8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应用经济学院师生组成的“832工程”社会实践团走进柯坪,实地探寻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如何借助骆驼、羊肉、黄杏、恰玛古以及戈壁农业等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记录南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社会实践团走进柯坪县农产品展销中心、新疆艾力努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疆湖柯金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万峰驼养殖基地等点位进行实地调研。
柯坪县老百姓流传着“一条路上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轻工业是打馕,重工业是打马蹄”等民谚,道出曾经柯坪县产业发展落后、县城面积小、无工业的的发展窘境。位于天山支脉阿尔塔格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新疆柯坪县过往发展受限于恶劣的自然条件:降水稀少、风沙频繁,土壤多为盐碱地,耕作条件有限。加之产业结构单一,公共服务滞后,经济基础薄弱,柯坪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但柯坪自古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民间有着悠久的养驼传统,在古代就有“白驼之乡”的美誉。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进,柯坪在脱贫实践中不断调适思路,将地域特色产业发展为“富民”的重要依托,并于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2021年以来,当地结合传统基础与现实需求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系统规划骆驼产业发展,从科学养殖、产业链融合到招商引资全面布局,并出台激励、补贴政策,“送奶工”“驯化员”“冷链运输车主”等新兴职业也不断涌现,拓宽了当地的就业结构,这推动柯坪从“沙漠之舟”转型为“致富之舟”。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柯坪积极激发传统潜能、灵活转变思路“化劣为优”,推进骆驼等特色产业发展。7月31日下午,调研团一行走进柯坪县万峰驼养殖基地,参观考察驼奶粉生产的全过程。近年来,当地引入“优驼”“新驼”等企业,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驼奶产量和品质稳步提升。柯坪也积极打造县域品牌“柯小驼”牌驼奶粉,并借助电商直播等媒介手段,推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骆驼产业大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的承办和协办,也吸引更多国内外专家前来交流合作,为“驼城”品牌注入更多国际影响力。
此外,为多元化、差异化解决贫困、实现强县富民的目标,柯坪县还积极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据了解,柯坪县盐碱地贫瘠荒芜,但在此“恶劣”环境中的柯坪羊多食耐碱植物,柯坪羊肉质鲜美、无膻腥味。调研团了解到,当地将科学繁育与地理优势结合,通过三元杂交优育出品种稳定的“柯勒品黑羊”。另外,因独特的盐碱地土壤与气候条件,柯坪也成为全疆优质恰玛古核心产地,其保健、药用价值被进一步发掘并转化为经济动能;柯坪独特水土光热资源孕育出味美色艳的黄杏,也成为柯坪人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我们进入柯坪前就观察到卡通形象‘柯小驼’遍布城乡,道路两侧的景观雕塑、商铺货架上的文创产品、公共设施上都有骆驼元素。”年轻态的地域IP“柯小驼”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赖琛印象深刻,亦感受到这座历史“驼城”拥抱新事物的积极姿态。团队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调研更加深化了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理解。这也为未来进一步进行中国本土研究、产出研究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中国人民大学“832”工程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新闻学院、应用经济学院等联合实施。该项目旨在通过访谈全国83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用“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奉献,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推动中国发展学学科建设。
盛夏时节,中国人民大学师生用青春脚步行至南疆。柯坪县为“832”工程调研项目在新疆32个脱贫县中的最后一站,团队成员记录下了柯坪县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过程。
来 源:柯坪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