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喀什“民生答卷”:幸福路越走越宽

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喀什“民生答卷”:幸福路越走越宽

2025-08-13 17:07:51 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喀什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与乡村处处焕发新颜。如今,一条条蜿蜒的公路贯通城乡,一排排住宅楼、安居房鳞次栉比,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这些民生细节彰显的幸福刻度,正是喀什70年民生答卷的生动注脚。

imag喀什城市建设。丁民 摄喀什城市建设。丁民 摄

  70年前,喀什人住房条件简陋,房屋面积小。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喀什地区大力推进住房建设和改造工程。在城市,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区内绿化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同时,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更新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增设停车位、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让老旧小区重焕生机。在农村,群众住上宽敞明亮、安全舒适的安居房。这些房屋抗震性能良好,房屋布局合理。此外,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垃圾处理等工程的实施,让农村居住环境更加整洁、美观。

  70年前,喀什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医疗资源匮乏,缺医少药是常态。如今,喀什地区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机构实现100%标准化全覆盖。全地区拥有各类医疗机构3800多家,卫生健康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达成“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不出地区”。

  各级医疗机构加大医疗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更新设备,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和诊疗手段。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发挥特色优势,在皮肤科、心血管科、妇科等领域形成诊疗优势。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承担着孕产妇急救、婴幼儿急救协调指导等工作,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喀什地区中医医院广泛传播中医药知识与健康理念,使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

im2024年7月13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与上海市胸科医院合作,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中国自主研发的5G远程机器人辅助肺部肿瘤根治术。(资料图)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供图2024年7月13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与上海市胸科医院合作,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中国自主研发的5G远程机器人辅助肺部肿瘤根治术。(资料图)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供图

  近年来,地区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线上诊疗、远程会诊等便民服务逐步铺开,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积极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区域救援网络与危重症救治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此外,山东、上海、广东、深圳援疆四省市选派刚性、柔性卫生援疆人才,投入援疆资金、实施医疗卫生援疆项目,为喀什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过去,喀什地区交通闭塞,出行难、运输难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如今,喀什地区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公路方面,总里程达3.62万公里,位居全疆之首,G314线喀什过境、G219线恰热克至叶城段等公路关键项目相继通车,麦盖提叶尔羌河大桥改造完工并正式通车。3.34万公里农村公路如同“毛细血管”密布至每个村落,打通城乡连接“最后一公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铁路方面,今年上半年,喀什站发送旅客约114万人次。2022年,Z6518次特快列车开行,将喀什至乌鲁木齐的行程压缩至11小时30分钟,大大缩短了喀什与外界的距离。

image喀什徕宁国际机场。(资料图)喀什徕宁国际机场。(资料图)

  航空方面,喀什徕宁国际机场作为核心枢纽,国际航线贯通欧亚,每日均有航班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形成辐射全国的“航空快线”网络。航空网络与莎车叶尔羌机场、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叶城密尔岱机场、图木舒克唐王城机场等支点协同,构建起覆盖全域的“1.5小时航空经济圈”,进一步织密短途运输与通勤网络,推动“喀什制造”融入全球供应链。

  70年来,喀什地区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实的生活保障。

  2014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全区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8年,喀什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参尽参。

  近年来,喀什地区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范围,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同时,积极推进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工作,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伽师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5倍,水资源十分匮乏。早期,伽师县没有水井,更没有自来水,居民只能把河水引到涝坝中储存饮用,喝起来又苦又涩。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一系列改水工程。2019年,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建设,2020年5月,从帕米尔高原引流而下的冰川雪水穿越3个县、沿着供水管线,流入每个村庄、每户家庭。如今,伽师县群众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从未止步。“十四五”以来,喀什地区修水库、延管网、促入户,系统谋划农村供水保障。全地区大力实施城乡供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100%,巴楚县、伽师县、喀什市、泽普县先后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运行管护体系全面建立,广大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70年前,喀什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数量少,教学条件简陋。70年来,喀什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地区大力推进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实行城市与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补助政策且标准一致,免保教费、采暖费和学前教育资料费,对幼儿伙食费予以补助。

  喀什地区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不断扩大高中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此外,地区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方式,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更多地区,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image英吉沙县实验小学国学课堂。(资料图)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艾孜再姆 摄英吉沙县实验小学国学课堂。(资料图)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艾孜再姆 摄

  过去,喀什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岗位少。喀什地区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就业创业工作蓬勃发展。

  近年来,地区大力发展“十大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喀什,进一步带动就业。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让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地区出台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如创业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等,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同时,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如今,喀什地区就业形势稳定,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大幅提升。

  从“生存保障”到“生活品质”,从“民生工程”到“民心所向”,喀什地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一系列扎实的举措,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温暖人心的民生画卷。(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文军)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