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伊青少年伊犁研学 共筑民族团结桥梁
8月11日,参加“苏韵伊情·伊路有宁”宁伊两地青少年交流活动的30名青少年从扬子江畔奔赴伊犁河畔,正式开启伊宁段的研学旅程。

在汉家公主纪念馆的欢迎仪式上,悠扬的民族歌舞传递着东道主的热情,南京小朋友任君桐一段韵味十足的南京白局《秦淮好》,更将江南风情悄然带到天山脚下。互赠小礼物环节里,简单的仪式承载着浓浓的情意,欢声笑语间进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伊宁市青少年木尼赛・居来提说:“短短这几天,我和郑佳乐玩得特别好。我想拍照时,她就用她的相机给我拍。”
南京市青少年郑佳乐表示:“我这次准备的礼物是一张明信片,在背后贴了我和木尼赛的合影,合影后面还写了给她的简短信件,也留了我家的地址,希望以后我们能常写信联系。”
这份用心深深触动了木尼赛的妈妈穆凯代斯・阿不都黑力力。她告诉记者:“郑佳乐用维吾尔语写了‘你好’,是木尼赛教她说的,她再用维吾尔文字写下来。这是她俩的照片,我帮她们拍的,她专门洗出来带过来送给我的孩子,太感动了,这孩子太有心了。”

此次伊宁之行,对南京青少年石亦扬而言有着特殊意义——他是来这里找寻太爷爷和奶奶的生活痕迹,延续宁伊两地的深厚情缘。
石亦扬说:“我太爷爷曾说他是来支援边疆的,我奶奶也是从小在伊犁长大,所以来到这边,我感觉特别亲切。刚刚听老师说我长得有点像少数民族,这让我更想深入了解伊宁的文化,真心希望各民族能亲如一家。”

在伊犁老城喀赞其文化旅游区,两地青少年一同参观石榴花展览馆,在石榴籽飞行影院观看电影《穿越伊犁》。“非常好玩,非常刺激,就像真的一样!”南京市青少年梁嘉豪兴奋地说。
孩子们乘坐马车穿梭于蓝色巷道中,叮叮当当的铃声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在六星街,孩子们漫步其间,探访哈萨克族家访点、一同跳起《恰秀》;夕阳西下,南京文化摊位在此开张,宁伊两地青少年化身小小使者,热情推荐着各自家乡的特色文化。

宁伊两地青少年将在为期5天的行程中,通过沉浸式参观、体验与互动,从历史、生态、文化、产业等多维度感知伊犁魅力,为厚植情谊、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搭建坚实桥梁。(记者 高红叶 康佳红 陈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