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建成5G基站1000余个!乌苏通信行业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建成5G基站1000余个!乌苏通信行业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08-27 17:59:43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27日电(安帅 萁美格)5G基站破千个、宽带用户近2万户、覆盖工业、农业、医疗多领域。从日常服务便捷化到产业应用智能化,从通信设备迭代到网络覆盖升级,作为区域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近年来,塔城地区乌苏市通信行业以基础设施“量质齐升”为核心,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更绘就出城市数字建设的崭新画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8月22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乌苏市分公司营业厅内,智能穿戴设备、智慧家庭终端与多种新款智能手机有序陈列,各种“黑科技”产品直观呈现了行业发展成果。

  乌苏市民麦尔哈巴·沙吾提江说:“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走到哪都有信号,WIFI覆盖率广,通讯行业发展得特别快。”

  设备迭代升级的同时,服务模式也在同步革新。过去,充话费、办套餐等业务需用户到营业厅排队办理,随着5G技术普及与智能手机更新,掌上营业厅已实现绝大多数业务 “线上办”。在乌苏联通工作20余年的营业员魏永萍见证了这一转变。

  魏永萍说:“中国联通APP上线后,为用户办理业务提供了极大便利。用户通过手机营业厅即可完成交费、套餐变更、流量包开通、停机保号等操作,既大幅缩短了用户排队时长,也有效缓解了线下营业厅的服务承载压力,使到厅用户能获得更全面的服务支持。”

  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数字技术与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也让乌苏市民的生活实现了“一键升级”。在智慧家居领域,语音控制、远程操控等功能简化日常操作;在民生服务领域,网络保障与故障维修的效率提升,让 “信号不中断、服务不缺位” 成为常态。

  乌苏市民李新虎说:“网络速度特别快,用起来相当流畅、不卡顿。”这种“流畅体验”的背后,是通信运维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乌苏联通网络维护员陈刚对比了新旧故障处理模式。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乌苏市分公司网络维护员陈刚说:“过去处理基站传输中断故障,需多人沿线一寸一寸摸、测,耗时大半天才能找到故障点,如今故障告警触发后,系统平台可直接将故障范围缩小至数十米内,还能提示具体位置,效率大幅提高。传输技术也同步升级,过去用微波传输易受大风影响,现改用光纤线路,不仅网速更快,还搭建了主备线路自动切换机制,主路中断时备用线路毫秒级切换,用户几乎无感知,真正实现信号永远在线。”

  电报机、手摇电话机、IC卡电话机、BB机、对讲机……在乌苏市老物件收藏爱好者马方兵的饭馆里,这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老通讯工具”,也静静诉说着通信行业的变迁。

  乌苏市老物件收藏爱好者马方兵说:“我收藏这些有50多年了,从手摇电话、传呼机、小灵通,到家家户户安装的座机,再到如今能覆盖全世界的手机,每一件都承载着时代记忆。收藏这些老物件,也是想给后代留点念想,现在一部手机连接全世界,让生活变得特别方便。”

  老物件的迭代,映射着乌苏通信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乌苏市累计建成5G基站1000余个、4G基站1600余个,千兆宽带网络覆盖能力全面提升;通信网络已广泛融入工业、农业、建筑、教育、交通、文旅、医疗等领域,以“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技术优势,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乌苏市分公司总经理马建军说:“经过了5次升级换代,目前5G技术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现在的万物互联起到了一个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全市的宽带业务家庭近20000户,仅今年上半年新装宽带用户就达2000余户。我们计划在全市新增120个基站,重点解决独库公路S101省道景区,住宅小区等地的深度覆盖和农牧区的广度覆盖,同时推出惠民套餐、联通‘通通’智能体、小家电等服务,发展智慧家庭用户,让市民在家就能享受一句话控制全屋的科技生活。”

  在数字经济与人民需求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乌苏市正通过“夯实通信基础设施、推进产业融合创新、构建普惠服务体系、深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持续把数字动能转化为发展实效,书写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