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下沉驻社区 医术仁心促团结
清晨的阳光洒在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前,身着白大褂的米日古丽·吾甫尔医生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作为兵团医院消化内科的专家,半年前她主动请缨来到十一师医院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这位精通胃肠镜、ERCP等内镜技术与消化道疾病诊疗的医生,不仅以精湛医术守护基层群众的健康,更用真情实意编织起民族团结的纽带。她的到来,犹如一股温润的春风,悄然吹进社区居民的心田,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基层静静绽放。
四建社区居民民族构成多元,语言沟通曾是就医面临的一大难题。米日古丽充分发挥语言优势,给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内镜下息肉切除”等专业操作。她常以生活化的比喻化解患者对胃肠镜检查的恐惧,比如将手术比作“给水管通淤堵”,说明内镜能精准清除肠道中的“小疙瘩”,无需开刀,恢复也快。这样的沟通让各族患者听得明白、也愿意配合治疗。
米日古丽从不以“外来专家”自居,而是真正融入社区生活。每次社区组织居民体检,她总是第一个到岗,穿着白大褂穿梭于各检查点,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有一次,她五岁的儿子突然发烧,恰逢丈夫出差,家中无人照顾。听着电话里儿子带着哭腔喊“妈妈”,她心疼得直落泪,却还是咬咬牙拜托邻居帮忙照看。“社区体检就这几天,很多老人一早排队等着,我不能缺席。”那天,她一如既往细致地为居民做检查,只是眼角的红血丝掩不住内心的牵挂。
对于社区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患者,米日古丽始终记挂在心。她与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一道,定期上门随访。居民巴吐尔·热西提老人患强直性脊柱炎多年,行动困难,子女也不在身边。米日古丽每次上门都用维吾尔语和他拉家常,为他量血压、查看病情,并用双语细致叮嘱饮食注意事项。“米医生比亲闺女还贴心!”巴吐尔老人感动地称赞道。

为提升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米日古丽积极分享自身擅长的胃肠镜检查、早癌筛查等技术。她坚信:“驻诊是暂时的,留下技术才是长久的。”她组织每月一次的培训,围绕“胃食管反流病筛查”“早期胃癌识别”等专题对基层医生进行教学,并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了3名全科医生。如今,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已能独立完成基础消化道疾病诊疗,并对需要进一步做ERCP或胆管取石术的患者实现精准转诊。
半年时光匆匆而过,米日古丽的足迹已遍布社区各个角落。她以胃肠镜技术为居民解除病痛,以双语搭建沟通之桥,更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担当,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基层持续绽放。“只要群众需要,我就愿意一直做下去。”米日古丽的话语朴实而坚定,她的坚守,正是新时代医者仁心与民族团结精神的生动写照。(杨会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