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服务一方群众守护一处安宁,他们是知晓群众冷暖的“近邻警察”

服务一方群众守护一处安宁,他们是知晓群众冷暖的“近邻警察”

2025-08-27 21:44:52 来源:中新网新疆

  在阿图什的晨光里,总有一抹藏蓝穿梭在大街小巷;在深夜的路灯下,总有一盏警灯为晚归人照亮前路。阿图什市公安局民警辅警不是这座城市的匆匆过客,而是扎根在群众身边的“近邻”——他们记着谁家老人行动不便,想着谁家孩子即将中考,念着哪条巷子的路灯该修了,把家家户户的琐碎与牵挂,都揉进了日常的每分每秒里。

  “热阳古丽阿姨家这个月水电费没扣成功,是不是手机操作出问题了?”“阿力木江最近总在院子里坐到半夜,是不是遇到难处了?”在光明街道派出所的民情记录本上,这些旁人眼里的“小事”,都被红笔圈成了“要紧事”。上周三,民警李东伟走访时发现,独居的帕塔姆罕老人家里冷清清的——原来电表欠费断电已经两天,老人看不清缴费界面,又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李东伟当即掏出手机帮老人缴清费用,半小时后,老人家里的电灯重新亮起,老人拉着他的手反复念叨:“你比我的孩子还贴心!”这样的故事,在派出所的日常里从不罕见:帮迷路的孩童找到父母,替忙碌的商户调解纠纷,给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办证……每一件“小事”,都藏着警民之间最暖的联结。

  社区民警与群众话家常

  “纸上看不透民情,办公室里解不了民忧。”光明街道派出所创新推出的“脚步工作法”:每天清晨,民警辅警都会挎着民情本走出派出所,沿着街巷一步步走,进小区、串院落、坐炕头,跟居民拉家常、听诉求。70岁的张大爷膝盖不好,他们就记下帮老人申请无障碍设施;辖区里有学生要中考,他们提前调整巡逻路线,保障周边安静;哪条巷子的路灯坏了,当天就联系市政部门维修……这些带着烟火气的“一手信息”,会在每天的晨会上逐一梳理,能当场解决的绝不拖延,需要协调的就主动对接,把服务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今年以来,光明街道派出所累计走访居民1500余户,收集并解决各类民生问题超过500件。

  护校岗民警护送学生放学

  “在岗一分钟,尽职60秒,要以‘朝受命、夕饮冰’的责任感,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把每一件群众交给我们的事都做好。”光明街道派出所所长杨燕伟说。桩桩件件,将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将每一次具体细微的努力,都为平安辖区写下生动的注脚。把群众当亲人,光明街道派出所民警辅警用一点一滴的努力汇成“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溪流,派出所民警辅警的真情付出,换来了群众的有口皆碑。

  如今在阿图什,“有事找警察‘巴郎’”早已成了居民的口头禅。不少人手机里存着社区民警的电话——孩子放学晚了没到家,打个电话,民警会帮忙在沿途查看;邻居家装修吵到老人休息,打个电话,民警会上门耐心调解;发现楼道里有陌生人员徘徊,打个电话,巡逻民警几分钟就能赶到。他们不仅是执法者,更是居民的“矛盾调解员”“心理疏导员”,甚至是“临时家人”。光明小区的阿依古丽大妈常说:“以前晚上走夜路总有点慌,现在不管多晚,看到巷口的警灯、巡逻的民警,心里就特别踏实,就像家里有人等着一样。”

  群众给执勤巡警送西瓜

  派出所在城市的版图中很小,但在老百姓心中却很大。峥嵘岁月无悔奉献,担当作为守护平安,是对光明街道派出所民警辅警的真实写照,他们将群众视为亲人,群众同样也视他们为自己的亲人。在无数个日夜间,这群知晓群众冷暖的“近邻警察”昼巡暮巡,宛如闪耀的星光,忠诚守护着万家灯火。(廖翔 李月娇)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