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苜蓿:沙海深处的绿色锚链

苜蓿:沙海深处的绿色锚链

2025-08-27 22:05:04 来源:中新网新疆

  这里是新疆和田洛浦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防沙治沙核心区。年均降水不足50毫米,蒸发量达2500毫米以上。在这片土地上,一种植物正通过根系改变荒漠命运。它,是紫花苜蓿。

苜蓿:沙海深处的绿色锚链。

  苜蓿:沙海深处的绿色锚链。

  苜蓿的生存策略藏在地下:主根深入沙土3米,侧根形成网状结构,构建起立体固沙网络。这些根系不仅像锚链般固定流沙,更通过与菌根真菌共生,激活土壤微生物,将沙粒转化为稳定团聚体。

  苜蓿的价值远不止于固沙。其枝叶中粗蛋白含量达18%-22%(以干物质为基础),接近豆粕水平。据洛浦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每亩苜蓿年产鲜草4-5吨,可喂养8-10只羊,相比玉米秸秆增产30%以上。

  苜蓿的生态价值体现在固氮能力上。根系与根瘤菌共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素,每亩年固氮量相当于15公斤尿素(中国农科院牧草研究所数据)。在盐碱地,连续种植苜蓿5年后,土壤全盐含量下降35%,pH值从9.2降至8.0,部分区域已出现狗尾草等本土植物。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苜蓿用根系证明:荒漠治理需尊重自然规律。当每一株苜蓿都成为固沙网络节点,当每一片叶子都转化为生态养分,沙海正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可能。

  紫花苜蓿,沙海中的固沙牧草双效植物,荒漠治理的生态经济解决方案!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