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和田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路

和田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路

2025-08-28 00:06:51 来源:中新网新疆
2024年5月,和田首所本科院校——新疆和田学院成立,首批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检验技术6个本科专业。2024年5月,和田首所本科院校——新疆和田学院成立,首批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检验技术6个本科专业。
中广核洛浦县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绿草与黄沙形成鲜明对比。中广核洛浦县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绿草与黄沙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和田地区把光伏发电项目和防风治沙结合起来,实现发电、农业增收、治沙三合一,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地区融媒记者 阿卜杜拉摄

  南疆发展,棋局宏大。谋篇布局,着眼未来。

  南疆高质量发展,和田迎来发展春天。和田正处“棋眼”之位,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激活这枚棋子,在人才、教育、招商等方面长远布局?这不仅是和田破局之作,更是南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人才强区:

  激活创新发展的核心动能

  今年4月,和田地区制定出台关心关爱干部人才二十条措施,进一步提振了广大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广大干部人才主动担当、奋发有为,努力营造正气充盈、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新疆和田学院、新疆工业学院今年本科开始招生,结束了和田没有本科教育的历史,将为和田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当前,和田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绿色矿业、文旅开发、教育医疗等领域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引才力度,解决“引不来”的问题,破解“留不住”的困境,补齐“用不好”的短板,决定着长远发展的后劲。

  和田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培养、使用、管理人才的政策导向,用好国家和自治区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拓展引才渠道,加强政企合作、校企协作,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关注和田、选择和田、扎根和田。

  教育筑基:

  夯实发展根基的长远之策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基,也是区域发展的源动力。唯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为长远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为做活“棋眼”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尽管和田地区近年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但教育资源的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这使得和田地区在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力支撑,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基础教育强基: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强化培训、提高待遇、引进优秀教师),确保起点公平与质量提升。借助教育数字化,推广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将优质课程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借助教育援疆力量,以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和远程云端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职业教育转型:紧密对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进行专业动态调整,开设光伏运维、智能农业装备、农产品电商、非遗文创设计等紧需专业。解决职业教育产需脱节问题,立足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设特色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校企深度融合:推行“校中厂”“厂中校”,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实习评价;实现技能认证贯通,推动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互认,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高等教育破局:积极抓住新疆和田学院、新疆工业学院新增本科专业29个,开设专科32个的机遇,填补高层次人才培养空白;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培训更多的本地“乡土”人才。

  环境优化:

  打造投资兴业的无垠沃土

  实现“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终目标。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经济发展差距的背后往往是营商环境的差距。

  “人人都为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和田形象”。以便捷高效、惠企利民的服务优化政务环境,让政策最优、办事最快、服务最好成为和田最宝贵的营商环境。和田作出了郑重的承诺。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纠治突出问题,让敢于正视问题、善于找准问题、勇敢解决问题成为和田干部最务实的工作作风。下大力解决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让“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成为常态,让“法无禁止即可为,创业无需看脸色”成为常态;让政策红利“应享尽享、直达快享”成为常态;让政务服务“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常态。

  对标一流标准,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构建亲情政商生态,构建透明、规范的政企互动机制,增强企业扎根和田的发展信心。

  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关注千千万万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断放大优势、形成规模、努力把和田打造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人才集聚的“磁场”,投资兴业的“宝地”。

  招商引资:

  注入产业升级的强劲动力

  招商引资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田地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田地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每年组织招商小分队赴疆外发达省市开展招商活动,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投资推介会,主动对接企业、宣传和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和田与南疆其他兄弟地州相比,在招商引资规模、质量上、数量上还有差距,招商引资效能提升仍面临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立足和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园区“硬配套”升级: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公路、航空)互联互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水、电、气、污、标准厂房等承载能力,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招商“新平台”赋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打造面向中亚南亚的商贸物流节点;用好对口援疆资源,建设高水平产业合作园区(如津和产业园);发展跨境电商,拓展市场空间。

  长远之道:

  系统思维与久久为功

  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制定高站位、可操作的人才、教育、招商中长期发展规划,保持战略定力,避免“翻烧饼”。

  政策协同,打好“组合拳”:人才政策、教育投入、招商优惠、产业扶持等需无缝衔接、同向发力,形成政策合力。

  数字赋能,跨越地理鸿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远程教育、智慧政务,部分抵消区位劣势,提升效率与可达性。

  文化浸润,凝聚精神力量:提升昆仑文化影响力,增强和田玉文化浸润力,弘扬“喀喇昆仑精神”,倡导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城市气质,增强认同感与凝聚力。

  绿色为底,守护发展根基:所有发展必须严守生态红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和田做活“棋眼”,非一日之功,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在人才、教育、招商三盘大棋上持续精准落子。唯有激活内生动力、优化发展生态,和田方能真正从南疆的“腹地”跃升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进而盘活南疆整盘大棋,为新疆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贡献关键力量。和田的崛起之路,亦是南疆振兴之光。(新语 二木)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