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察布查尔稻田既产粮食更产“风景”

察布查尔稻田既产粮食更产“风景”

2025-08-28 17:38:53 来源:察布查尔县融媒体中心

  察布查尔县立足水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稻蟹共作”的种养殖基地,还发展稻田画等文旅打卡地,带动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走进察布查尔县,一望无垠的水稻长势喜人,再过1个月,就将迎来丰收。农业丰产丰收,离不开流淌了200多年的察布查尔大渠。这条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人工大渠,如今依然是察布查尔重要的水利工程。近年来,当地对察布查尔大渠进行了现代化改造,通过河道“截弯取直”以及渠道防渗改造等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灌溉面积也从过去8万亩发展到如今的34万亩。

image

  察布查尔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秦安川说:“从渠系配套方面来看,不仅对干渠进行了防渗处理,还包括支渠和斗渠等一系列高效节水工程,全面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

  水流所至,产业生新。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当地从2015年起探索“稻蟹共作”模式,2000亩稻田里,水稻与虾蟹共生,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为提升效益,还引入智能水质监测、无人机精准投料等技术,让蟹苗成活率提升至92%,如今,这些“伊犁河畔的鲜味”成了当地生态农业的“金字招牌”。

  伊犁悦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管小平说:“我们目前的体量远远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预计到2026年还需进一步扩大规模。理想目标是在5年内将‘稻蟹共作’的面积发展到3万亩至5万亩。”

  水的灵动,更催生出田野上的艺术。在纳达齐牛录乡,2015年以来,当地从广东、东北引进黑、紫、红、白等彩稻,由专业团队打造稻田画,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察布查尔县纳达齐牛录乡副乡长郭富健说:“目前每日游客接待量约为1500人,园区内增设了众多灯光式设计,夜晚可观赏精彩的灯光秀。”

  如今,当地农户从零散种植中解放出来,有的参与稻田画种植管理,有的在景区、养殖基地务工。周边民宿、农家乐也跟着红火。

  伊犁悦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工人叶尔波力·扎克尔说:“在这家公司工作至今已是第8个年头,月工资为5000元,生活逐渐改善。最近盖了新房,还添置了一头牛和几只羊。”(察布查尔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习文)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