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运街镇:玉米地里“算丰收” 科技种出“吨粮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处暑时节,阜康市九运街镇的万亩玉米地接连铺展,青纱帐间,农技人员的身影在田间穿梭。卷尺一拉、样本一采,九运街镇2万亩玉米地就迎来了“期中考试”。
“亩株数7520株,穗粒数598粒,预计亩产1019公斤!”测产小组报出的数据让种植大户张杰喜上眉梢:“今年种植的玉米,全部采用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绿色防控措施,在农技人员指导下,科学选种、精细管理,比去年增产6%以上,科技种田就是不一样!”
在九运街镇,像张杰这样尝到科技种田甜头的农户不在少数。今年九运街镇推广的铁391高产抗倒伏品种展现突出优势,采用宽窄行(68+35cm)缩行增密种植模式,每亩收获株数达7500株左右。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杨国安指着整齐划一的玉米田介绍:“这套组合拳打得好,既抗倒伏又增密度,产量自然上得去。”|
测产现场,技术人员顶着烈日,按随机抽样法选取样方,数株数、称穗重、测粒数,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测产不是简单称重,而是要科学评估品种特性、种植模式和管理成效。”杨国安说,这些数据将为来年优化种植结构提供重要依据。
不远处,九运街镇副镇长杨子云正带着农技人员查看玉米长势。“测产不仅要测出产量,更要测出经验。”他表示,此次测产工作将为优化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帮助农户更清晰地了解不同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差异,为其实现增产增效提供了实用参考。下一步九运街镇将加大农技管理力度,提高农民种植水平,让曾经的撂荒地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吨粮田”。
夕阳西下,测产工作小组结束了一天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记录着丰收的希望,也描绘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轨迹。金风吹过,玉米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秋天最动人的丰收故事。(苏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