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子区:“友好场景”里的暖“新”画卷
一个个暖“蜂”驿站,一处处智能换电柜,一场场集体生日会……,是独山子区对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的精准洞察。近年来,独山子区以“友好场景”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凝聚形成“‘新’光独耀”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凝聚“新”力量,以暖心服务激发“新”活力,绘就了一幅服务精准、赋能有效、治理协同的暖“新”画卷,助力“奔跑者”心有所依、业有所成、力有所聚。
织密“暖新网络” 破解急难愁盼

“15秒换电,一电跑全天,再也不用怕送单途中没电‘掉链子’了!”在独山子区铁塔换电服务站,外卖骑手张师傅熟练扫码更换电池,言语里满是安心。这便捷体验的背后,是独山子区对新就业群体需求的精准响应。

全域覆盖实体驿站。健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持续拓展暖“蜂”地图,建成23个暖“蜂”驿站,配备饮水设备、应急维修工具、急救药箱等基础物资,联动暖“新”商铺,提供充电、歇脚、用餐折扣等基础服务,形成10分钟暖“新”服务圈。壹昇堂中医医院免费提供四季养生茶饮,夏季防暑汤剂、冬季暖身姜茶广受好评。
升级暖“新”服务措施。变被动响应为主动问需,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整合“两新”工委成员单位资源,深入落实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十条措施。区卫健委牵头开展“送健康义诊”15场,惠及骑手600余人。针对骑手特性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为安全配送加固生命防线。
智能赋能高效运转。聚焦“里程焦虑”,科学布局核心区域4处智能换电柜,投放150余组电池,提供24小时“即换即走”服务,实现“15秒换电、一电跑全天”,日均服务超200人次,显著提升配送效能。
打造“关爱矩阵”,提升归属认同
“以前孩子放学后没人管,现在‘石榴籽小课堂’帮着辅导作业、组织活动,我送单时再也不用分心了!”快递员马师傅说起社区的青苗成长营,满是感激。这是独山子区聚焦新就业群体“后顾之忧”,推出的暖“新”举措之一。

守护后方“暖心育苗”。依托社区阵地开设“石榴籽小课堂”青苗成长营,提供课业辅导、趣味活动、安全看护及暖心陪伴,解决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子女课后看护难题,惠及140余个家庭。
成长赋能“续航”发展。成立“小哥学院”,整合人社、工会等资源,开设“错时课堂+线上课程”,提供学历提升、职业技能等培训。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围绕安全生产、防震包装、禁忌物识别、分拣派送等内容同台竞技,进一步增强新就业群体对行业和自身的认同感。
暖心关怀浸润心田。区总工会每季度举办“生日不孤单”集体生日会,定制蛋糕、手写贺卡传递“娘家人”温度,累计服务超200人次。区委组织部联动民政局、辖区社会组织打造“独家关爱”社区食堂,提供8折工作餐,日均服务超50人次,惠及“小哥”186人。
深化“治理赋能”,实现双向奔赴
“平时送单时看到飞线充电、消防通道堵塞,拍张照上报给社区,不仅能帮大家排除隐患,还能得到认可,特别有成就感!”作为社区“兼职网格员”,快递员小王早已习惯用“职业优势”参与基层治理。

“兼职网格员”激活治理末梢。建立新就业群体“兼职网格员”助力社区治理工作机制,选聘19名新就业群体任兼职网格员,引导新就业群体通过参与“隐患直报台”“志愿微力量”等5项服务行动收集上报38条安全隐患、居民诉求等线索,将职业特性转化为治理优势。
“志愿微光”点亮城市。成立“蜂行者”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平安创建、社区服务,成为油城最活跃的“毛细血管”,用行动回馈城市温暖。在独库公路旅游季,100余名快递与外卖小哥主动在电车张贴独山子区旅游吉祥物“泥宝宝”,化身旅游宣传员穿梭于大街小巷。
成长激励多元通道。根据新就业群体参与信息收集、隐患发现报送、志愿服务等情况,推荐参与优秀社区居民、优秀志愿者等先进评选,快递企业联合党支部书记获评“新疆快递行业优秀党务工作者”。
“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独山子区将持续深化“党建+服务+治理”三轮驱动,让穿梭街巷的奋斗者在被看见、被尊重、被支持中,成为这座油城最活跃的“毛细血管”与最温暖的星光,共同绘制一幅有温度、有活力、共治理的城市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