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力的七年民情本:馕香漫溢乡村振兴路
“您看这第一页,2018年10月15日,村民说‘守着土馕坑,日子缺把火’;再看最新这页,2025年8月20日,大家说‘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罕艾日克村的食品产业园里,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阿迪力·阿布都热依木捧着泛黄的民情本,指尖划过字迹时,眼里满是欣慰。这本写满七年的本子,正是村子从“土馕坑零散打馕”迈向“产业园品牌发展”的生动见证。

2018年刚驻村,阿迪力就被村民的“馕难题”难住。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打馕,但土馕坑藏在小院,卖馕全靠赶早市、等过路商贩,收入极不稳定。“不能让祖辈传的好手艺,成了守穷的根”,走访后,他在民情本上写下这句话,随即带着工作队寻找破局思路——先把分散的打馕户“聚”起来。
没钱没场地,阿迪力牵头筹资,将村口闲置破仓库改造成“特色馕坊”;缺设备缺支持,他多次对接铁路后盾单位,协调来改造物资与初期生产设备。可新问题接踵而至:没有货车送馕。“那时候天不亮就借村民的三轮车,裹着军大衣装热馕往学校送,手冻得握不住车把,可闻着馕香,心里暖得很。”阿迪力笑着回忆,那段奔波岁月,他在民情本上记了满满三页,字里行间全是“再难也要坚持”的决心。

2018年起,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挥铁路行业优势,累计为该村投入1600余万元,建成总占地1.4万平方米的火车头帮扶产业园。如今走进产业园,当年的“小馕坊”早已焕然一新,10个标准电馕坑整齐运转,和面、加工、包装区划分得清清楚楚;包装间里,工人戴着无菌手套,将馕饼装进印着“同麦源”的礼盒,连夜发往全国各地。58岁的村民卡买尔·买买提忙着打包,举着工资条笑得灿烂:“以前在家带孙子没收入,现在每月能挣3000多元,上个月给孙子买了新书包,他高兴得整晚抱着睡。”

七年时光,阿迪力的民情本写满了村庄的蜕变:产业园二期食品加工厂投产、三期冰糖加工厂飘出甜香、打馕师傅月收入最高超万元……他也收获了“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火车头奖章”“年度十大功臣提名”等荣誉,但他总说:“这些荣誉不是给我的,是给所有跟着干的村民,给背后支持的铁路单位。”
如今,民情本又添了新页码。2025年8月22日那页,他用红笔圈出:“村民说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孩子们说,学校的馕比以前更香了;我自己说,这七年,值了!”

“民情本还空着好多页,我要接着写。”阿迪力说,只要村民还有新期盼,他就不会停下脚步。“以后,不仅要让馕香飘得更远,还要让更多乡村产业扎根,让更多村民的日子,像刚出炉的馕一样,热乎乎、香喷喷。”(韩丽 乌不拉孜·塞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