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电力交费变迁史:从“上门抄收”到“指尖搞定”的民生温度

电力交费变迁史:从“上门抄收”到“指尖搞定”的民生温度

2025-08-29 12:03:33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29日电(姚冶 加依达尔·加尔恒)“你好,我收到电费余额不足提醒,人在外地又是节假日,现在充值多久能到账?担心冰箱里的食物坏了。”8月22日,乌鲁木齐市民李小红焦急地拨通了95598供电服务热线。在客服人员指导下,她通过“网上国网”APP轻点几下完成充值,费用实时到账,全程不到一分钟。这便捷体验的背后,是新疆电力不断革新的升级之路:从手抄算费、现金交费的往昔,到云端支付、实时到账的当下,电费交纳方式的每一次变迁,都成为自治区70年发展历程中,科技不断赋能民生进步的生动佐证。

  回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新疆仅有7座独立运行的电厂,年发电量仅97万千瓦时,不及如今全疆一天发电量的零头。1955年自治区成立后,乌拉泊水电站、苇湖梁电厂相继投运,但电力供应仍极度短缺,仅优先保障公共机构供电,极少数城市居民能用上电灯,农村地区普遍无电。彼时无统一电网,电费由各电厂自行收取,因电能表稀缺,采用“包灯制”:工作人员每月上门,按灯泡数量、功率估算用电量,收取现金。这种粗放模式,正是当时电力资源匮乏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那个年代电力服务的局限性。

  20世纪70年代,新疆电力基建加快。1977年,乌鲁木齐建成首个110千伏供电环网,用电用户增多,“电费公示栏”开始出现在街头,每月“揭榜”公示各家用电量,透明化迈出第一步。

image

  新疆电力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单相机械电表,左图为由英国伦敦ARON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制造,右图为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在20世纪90年代制造。

image新疆电力历史上曾使用过的电能表,图为20世纪50-60年代产自美国的电能表。

  进入80年代后,机械电表逐渐在新疆工商业和城市居民用户中推广,初步实现按实际用电量计费。推广初期,因电表制造使用成本高,新疆城镇住宅楼大都整栋楼只安装一只总表,抄表员穿梭在大街小巷,抄录楼栋总用电量并按统一电价计算总电费,再按楼内住户户数进行分摊。其中总表电量的输电损耗(线损率可达10–15%),以及楼道照明等公共用电也需用户承担。这一收费模式的局限性十分明显,不同家庭的用电量存在差异,人工计费也存在各种偏差,因此常常出现用户实际交的电费高于自身用电成本的情况,“一户一表”成为当时老百姓最期盼的事情。

  1990年5月,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疆电网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1998年,国家总投资76.8亿元的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和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在全疆拉开帷幕。国网新疆电力作为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在新疆开始全面推广“一户一表”制,抄表员按表抄录每户用电量并开具通知单,用户凭单到营业厅交费。“包灯制”和分摊模式退出历史,用电成本降低,家电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8年5月拍摄的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电力科普基地挂满的历代电能表。范君慧 摄2018年5月拍摄的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电力科普基地挂满的历代电能表。范君慧 摄

  科技洪流奔涌,岁月织就新篇。当世纪之交的钟声敲响时,包含电力交费在内的新疆电网各项业务,也随之进入了数智化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9月,新疆在成功实施农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后,实现了让新疆群众“全民用上电”的目标,彻底改变了农村地区长期无电的历史。在此基础上,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第一代电力营销业务系统在新疆正式启用。该系统将原本分散存储在各地的海量用户业务数据,整合到统一的智能化在线平台,实现了全疆电费账务的集中管理。自此,抄表员们四处奔走,手工抄表、开具手填单据的情景逐渐成为历史,电力营销服务开始迈向信息化、规范化。

  乘着数字化技术普及的东风,国网新疆电力不断加快电力计量业务的智能化改造步伐。从2010年起,累计投资近60亿元为新疆电网用户更换智能电表,让用电计量更加精准、高效。同时,不断拓展交费和办电渠道,积极开展手机线上交费服务平台的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多元、便捷的选择。

image图为当前新疆电网普遍使用的单、三相智能电能表。

  到2014年前后,国网新疆电力已在全疆建成标准化供电营业厅750余个,布局社会代收点、第三方合作营业网点2000余家,安装自助缴费终端1800多台,推出移动缴费POS机3700余部。一个覆盖城乡的标准化交费服务体系逐步成形,让居民交费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是在这一时期,“掌上疆电”“掌上电力”等官方手机客户端APP先后上线,为用户提供电费交纳、余额查询、信息公告等基础功能,这是新疆电网用户与“指尖办电”服务的初次接触,开启了电力服务的“移动时代”。

  2020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国网新疆电力对“掌上电力”APP进行了全面升级开发,全新的“网上国网”APP在新疆开始正式推广。与早期的线上平台相比,“网上国网”APP的功能更加丰富,可提供5大类48小类电力业务的线上办理通道。除了基础的电费交纳、账单查询(电费账单、账户余额、用电量)、故障报修之外,还能为用户提供能效诊断、新装增容申请、新能源收益测算等个性化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电力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2024年4月,新疆电网第二代能源互联网营销服务系统(营销2.0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依托云存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能够构建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的服务场景,支持线上办理9类153项业务,大幅提升了办电的便捷度。系统上线后推出的“数电票”服务,实现了电费增值税专票、普票的全面电子化,企业用户交纳电费后,无需再到线下营业厅办理或等待快递邮寄,在线即可获取电子发票,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此外,通过联动税务、银行、住建等多个部门打通数据壁垒,聚焦用户高频办理的业务,推出“过户+改类”等6项联办服务,让用户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少跑腿、好办事”,显著优化了用电体验。

  截至2025年7月,新疆“网上国网”APP注册用户数已突破900万,日均处理交费业务达到10万件。同时,国网新疆电力还先后与微信支付、支付宝、各大银行客户端APP建立合作,推出了多个第三方在线办电交费渠道,形成了“官方平台+第三方渠道”的多元化服务网络。目前,新疆电网业务的线上办电率已达到97.69%,用户高频办理的各类电力业务基本实现全线上办理,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站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新历史起点上,国网新疆电力将继续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着力打造卓越的供电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边界,传递服务温度。在科技赋能的浪潮中,让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持续享受电力事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共同描绘新疆光明璀璨的发展新篇章。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