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新疆和硕:果园里的“警”色暖人心

新疆和硕:果园里的“警”色暖人心

2025-08-29 18:40:35 来源:中新网新疆

  “张大叔,您家这西梅长得真不赖!这筐快满了,我再换个空筐来!”8月28日清晨,新疆和硕县公安局清水河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们拎着筐,在辖区张建江的西梅园里忙得热火朝天。翠绿的枝叶间,紫黑饱满的西梅挂满枝头,大家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果子摘进筐中,此起彼伏的说话声混着枝叶晃动的沙沙声,让原本安静的果园热闹了不少。

  “这西梅熟得快、落得也快,就这几天最关键,百亩园子就靠我们几个人忙活,真怕果子烂在地里!”前两天,张大叔到派出所办理户籍业务时,随口跟民警王海兵提了一嘴自家的难处,没成想,第二天一早,派出所的“采摘小分队”就上门了。

  “王警官,你们咋来了?”张大叔又惊又喜,看着民警们额角渗出的汗珠,赶紧从筐里捡了刚摘的西梅往他们手里塞,“快尝尝,甜着呢!”

  走进果园,紫红色的西梅在枝叶间坠得沉甸甸的。“采摘小分队”的成员们在张大叔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捏柄、轻旋、轻放”的采摘技巧。大家分工明确、默契配合:有人穿梭林间仔细采摘,有人在田埂上接力搬运果实,还有人蹲在一旁将西梅按大小规整、装车——原本紧张的抢收现场,渐渐变得井然有序。

  正午的阳光愈发炽热,民警辅警们的警服很快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可没人停下手中的活。“多摘一筐,果农的损失就少一点!”一位民警擦着额头的汗珠,笑着鼓励身边的同事,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群众的牵挂。

  采收的间隙,民警们还没忘了给果农们提个醒,围绕农产品销售环节常见的诈骗类型开起了“田间反诈小课堂”。“张大叔,现在正是卖果子的高峰期,您可得特别注意虚假订单、冒充收购商骗定金这类骗局。”民警王海兵拿出宣传单,结合真实案例耐心讲解,“陌生链接千万不要点,遇到要先交‘保证金’的情况,务必多方核实,拿不准就随时打电话到派出所咨询。”

  说话间,民警单泽熙正帮邻近的王大妈装西梅,见大妈的手机揣在围裙兜里,屏幕还亮着,顺势提醒:“大妈,您这手机别总揣兜里不锁屏,现在有骗子会趁人不注意拿手机发验证码骗钱。还有陌生链接别点,前段时间有老人点了‘领补贴’的链接,银行卡里的钱都被转走了,多可惜。”

  “真有这么吓人?”王大妈愣了愣,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我前几天还收到条短信,说我中了个电饭煲,让点链接填地址,我当时没敢点,现在看来是对的?”

  “大妈您这警惕性不错!”单警官笑着点头,“那些说中奖品、三倍退费之类的,基本都是骗子。要是拿不准,就给派出所打电话,我们帮您看!”

  一上午的功夫,5名民警辅警摘了80多筐西梅,还帮着把果子一一搬到三轮车上。张大叔拉着单警官的手不肯放,非要留他们吃午饭,却被民警们婉拒了。“大叔您别送了,这些反诈宣传单您和周边邻居都看看,有啥事儿随时联系我们。”单警官递过一叠宣传单,又顺手帮张大叔把三轮车扶手擦干净,“路上慢点开,我们先回所里了。”

  张大叔站在果园边,望着民警们离开的背影,转头对身边的老伴儿念叨:“这些民警是真把咱老百姓的事儿放心上,不光帮咱抢着摘果子,还手把手教咱防骗,这心里啊,暖乎乎的!”(折树艳 马兰君)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