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沙湾市大泉乡:晒出豇豆清香 妇女增收有“新路子”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29日电(班玉芳 张遥)“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河西村刚晒好的干豇豆,无添加、颜色正,泡发后炖肉、炒菜都香,今天下单还能享包邮!”在大泉乡河西村的晾晒场上,网络达人“壮壮在新疆”孙荣莲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翠绿的干豇豆整齐码在晾晒架上,身后妇女们翻晒豇豆的忙碌身影成了最生动的“背景”,直播间里的订单提示音不时响起。
孙荣莲此前总看到村里的姐妹们闲在家中,各家菜园子的豇豆吃不完还卖不上价,白白浪费。她灵机一动:“咱把豇豆晒干了卖,让大家都能挣点零花钱!”说干就干,她挨家挨户上门收豇豆,手把手教姐妹们选豆、晾晒的窍门——如何挑出无虫蛀、饱满的鲜豇豆,怎样控制晾晒时长保留翠绿色泽,这些实用技巧很快让村民们掌握了晒制优质干豇豆的方法。
如今,河西村的妇女们每天凑在晾晒场翻豇豆,手里忙着活,嘴里聊着家常,笑声不时在场上回荡。
“以前菜园里的豇豆吃不完,烂在地里都可惜,现在小孙带着咱干,一季下来能多挣不少!”村民郭爱珍边翻豇豆边乐呵地说。这笔收入不仅能补贴家用,还让村民们觉得日子更有奔头。
据统计,自孙荣莲带动村民发展干豇豆产业以来,河西村已有18余名妇女参与其中,两个月的工期,人均增收7000余元,直播间累计销售干豇豆超13000单。晾晒场的“方寸地”,真正变成了村民的“增收园”。
眼下,河西村发展特色农产品产销的劲头越来越足。不仅有豇豆,还有南瓜、红薯、辣椒……孙荣莲正计划为这些原生态农产品打造专属标识,从包装设计到品质检测形成统一标准,让村民手里的干货更有“身份感”、更具市场竞争力。同时,大泉乡里还将定期组织特色种植等培训,邀请专业老师进村手把手教学,帮助更多村民掌握种植技巧、提升农产品品质。
随着这些举措逐步落地,河西村的农产品产销从“小打小闹”走向规模化、规范化,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接地气、有活力的“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