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通信线上的“胡杨树”:郭智江的三十载初心与坚守
夕阳西下,新疆哈密的戈壁滩被染成一片暖金色。56岁的移动爱家工程师郭智江踩着半干的泥土,站在通信铁塔下。他望着远方依次点亮的基站指示灯,轻轻哼起那首已经唱了三十多年的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风沙声中,他的歌声温和而坚定,仿佛也带我们回到了那个虽然一无所有、却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年代。
一米电缆沟,几代通信人


退伍后,他选择来到这片戈壁,投身通信建设的一线。他手握洋镐,在烈日下一米一米地开挖电缆沟。这份坚持,仿佛仍在行军——只是脚下的土地,从昔日的营地变成了更为辽阔的边疆。
如今,他虽已两鬓斑白,却依然带领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穿行于戈壁之中,巡检线路,在夕阳西下时与他们一同默默眺望着信号塔。
徒弟们常说:“师傅就是一张‘活地图’。”去年,在一次外出保障任务途中,突然遭遇暴风雪,能见度不足五米。即便如此,他仍然凭借记忆深一脚浅脚地在积雪中跋涉,最终准确找到了故障点。这张地图从来不在GPS上,而是深深印在他的心里——那是一名老兵永远不会迷失的方向感。
那本被岁月浸得泛黄的巡线笔记,郭智江时常翻开,密密麻麻的标注写满了他最好的年华,也见证了戈壁通信事业的变迁。
老郭常说:“如今路平了,车好了,设备也越来越智能。现在的年轻人听我们讲当年扛电缆、啃干馕、睡机房的往事,总觉得像是在听‘很久以前的故事’。可无论技术怎样更新,有些东西永远不能变——那就是军人的作风、党员的初心,和通信人的匠心。”
“移动摊位”上的网红主播


在社区的宽带宣传摊前,郭智江展现出另一面。“来来来,千兆宽带,跳舞看剧再也不卡顿!”他这一声吆喝,总能吸引不少叔叔阿姨围拢过来。
他教老人使用手机时,总是把字体放到最大;讲防诈骗知识时,专挑人多的时段,用拉家常的方式把内容输送到大家心里。“党员嘛,不就是该为大家‘跑腿’办事的吗?”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把关怀唱进心坎”的“金嗓子”
作为支部里最年长的党建指导员,老郭有一副大伙都熟悉的“金嗓子”。但这副嗓子从不用来唱高调,而是实实在在地把温暖唱进人们心里。
集体合唱时,年轻人腼腆不敢开口,老郭就笑呵呵地站起来,亮开嗓门,带动整个队伍跟上节奏;举办集体生日会时,他总是最忙碌的那个人——一会儿抱起吉他,一会儿戴上卡通生日帽,热情地招呼大家一起吹蜡烛、切蛋糕,仿佛过生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年轻党员们常说:“郭师傅总是教导我们,党员要像胡杨树一样扎根奉献。但我们觉得,他其实更像戈壁滩上的太阳——虽然沉默不语,却照得人心里暖烘烘的。”

胡杨无声,歌声不息。他鞋上的泥点,是跋涉的印记;工具箱里的老旧仪表,是岁月的见证;社区里的笑声,是他用技术换来的温度;党建活动里的歌声,是组织带来的凝聚力。
而那首《我们走在大路上》,早已不再是他一个人的独唱。它变成了年轻人口中的哼唱,机房规律地运行声,牧民手机里传来的笑语……
他像胡杨,把根扎进戈壁,也把信念种进了一代又一代通信人的心里。
天一亮,那辆黄色皮卡又将启程。老郭和同事们将再次出发,他知道,前方不仅有等待维护的基站、需要帮助的乡亲,更有一群像他曾经一样的年轻人,正沿着这条“大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向前迈进。(白婷、陈芳)